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民生

60多次电话协商击破上百项分歧!装修引发的纠纷案成功调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5-31

历经一整天现场勘验、60多次电话协商……近日,顺义法院运用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中德产业园区企业合同纠纷案,为顺义区“两区”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原告系北京赵全营兆丰工业开发中心某重点科技公司,被告系北京某装修公司。2019年,原、被告双方签订了3份《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被告为原告约4000平方米的办公楼进行装修,整个工程标的近500万元。原告所在的兆丰工业开发中心是顺义区“两区”建设中德产业园的拓展区,也是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告诉称,其陆续向被告支付了共计397万余元,但装修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拖延工期、缩减使用主材等行为影响原告正常使用办公楼。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约,应向原告赔偿89万余元。被告则提出反诉称,其已经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办公楼已经验收并交付使用,但原告尚欠工程款107万余元,主张要求原告公司支付所欠工程款及利息。

受理案件后,涂琳法官了解,原告与被告所关联的案外人某设计公司还存在纠纷,也处于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共申请四项鉴定,仅原告申请的工程质量鉴定就需花费10万元。

涂琳法官迅速组织双方当事人一同前往案涉施工现场开展勘验。原来,整个装饰装修工程共三层,涉及近4000平方米的面积,双方对瑕疵装饰部分的分歧高达上百项。经过逐一梳理、反复磋商,双方现场解决了大部分的分歧。一整天勘验结束后,涂琳法官将双方的矛盾争议焦点进一步明确缩小为一至三层地面空鼓、二至三层卫生间地面防水、一至三层装修工程缺项漏项这三大项。

经过现场勘验后,虽然双方之间的争议项大大减少,但是案件如果进入鉴定程序,仍将耗费彼此较长的时间精力、花费高额的鉴定费用。为此,涂琳法官反复向双方进行解释并希望双方能够调解,奈何双方意见分歧仍较大,态度坚决且互不“服软”,均认为对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坚持进行鉴定。

为促进调解,涂琳法官通过电话与当事人及项目经理人、代理人、鉴定机构工作人员等人反复沟通。双方均认为对方违约,交谈时彼此情绪激动、关系紧张,调解多次陷入僵局。

“要多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涂琳法官劝说双方此时切忌意气用事造成更大耗费,引导双方充分认识到诉讼成本以及法院调解的保障效力,努力将双方从互相失去信任、互相指责埋怨的边缘拉回来。经过60余次的电话协商,双方终于愿意坐下来共同调解协商处理纠纷

为彻底解决原、被告双方的矛盾根源,涂琳法官发挥驻镇法官工作室的前沿阵地作用,走进兆丰工业开发中心,主动联络中德产业园拓展区对接人员,搭建沟通渠道,深入了解公司的运行情况。涂琳法官就原告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向工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作了提示,双方共同研判本次诉讼所带来的发展风险。最终,双方进一步达成共识,工业区管委会将配合法院,从公司运营发展的角度入手,加强与本案原告的沟通,共同推动原告公司与被告公司达成一致的调解方案。

历经三个月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该案成功调解,不仅为双方节约了多次鉴定的费用成本,还大大减少了案外人与原告公司之间的矛盾风险,保护了企业经营和园区生产安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今后,顺义法院将继续以驻镇法官工作室为阵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与诉源治理、服务保障“两区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