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之妻张蕙兰:替夫尽孝,抚养子女,晚年受到政府的额外照顾
1993年2月7日,杨虎城将军的妻子张蕙兰在西安病逝,享年88岁。乡亲们敬赠挽联:贤妻良母敬老抚幼堪称懿范,辛劳一生节烈奉献功在国家。横批是:无名英雄。这是对她伟大一生的最好概括。
老人在弥留之际,对儿女们说,既想葬到祖坟照顾婆婆,又想葬在丈夫身边,就怕自己没有资格进烈士陵园。子女们含泪说:活着的时候您不能跟父亲在一起,死了一定要葬一块。
于是,子女们向政府提出将母亲葬入烈士陵园的请求,陕西省政府批准了他们的请求。这对活着时聚少离多、历经磨难的夫妻,死后终于同眠一起,长相厮守。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向主席、朱老总、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建议,在陕西省政协里给张蕙兰安排个位置,好让她后半生的生活有所着落。因此,张蕙兰成了陕西省历届政协委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敬重和厚爱。
一生默默无闻的张蕙兰,不仅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特殊”关照,仅仅因为她是杨虎城将军的妻子吗?
与丈夫有关,却也不全是。张蕙兰的一生既平凡又无比伟大,“贤妻良母”这个词用在她的身上最为恰当合适。
张蕙兰小杨虎城12岁,1905年4月8日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父亲张养清是一名中医大夫。在她10岁那年,回孙镇娘家的杨母生了一场病,张养清为她治病。
10岁的张蕙兰经常去送汤药,乖巧的她深受杨母喜爱,摸着她的头,叹息的说:“俺命苦呀,没个女儿,要是摊上这么个儿媳妇也好啊!”
张养清闻知后非常高兴,他着人传话给杨母:如果不嫌弃,那就攀门亲吧!就这样,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这门亲事。此时的杨虎城正在陕西陆军当兵,并不知道母亲为他定了一门亲事。
1916年,23岁的杨虎城与四川姑娘罗佩兰一见钟情,不久后两人便相恋结婚。罗佩兰粗通文字,聪明伶俐,婚后一直随军行动,还学会了骑马、射击及护理伤员等技能,被官兵们誉为“巾帼英雄”“军中花木兰”。
1919年,杨虎城在作战中负伤,去了孙镇张养清那里治疗,这才知道母亲早就做主替他定下了一门亲事。与罗佩兰感情极深的杨虎城连忙推辞,但张养清觉得这个少年英雄是值得女儿托付终生的人。
张养清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当偏房,再加上杨母特别喜爱张蕙兰,虽未过门却经常将她接回家里住,二人也开始以母女相称。十分孝顺的杨虎城遵从母意,回到老家与张蕙兰正式拜堂成亲,这一年张蕙兰14岁。
按照成婚顺序,张蕙兰是杨虎城的第二夫人,但因她最早跨入杨家门坎,所以在杨家人眼里,她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妻。
完婚后,杨虎城没呆多久就返回军营,张蕙兰则留在老家侍奉老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夫妻两人聚少离多,因为有张蕙兰在老家照料,杨虎城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率部奋勇作战。杨虎城的成就离不开张蕙兰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两年后,由于长期鞍马劳累,罗佩兰病魔缠身,此时她也有了身孕,杨虎城便将她送到母亲身边。
然而让杨虎城始料未及的是张蕙兰的做法:
罗佩兰刚进门,张蕙兰就让杨母坐在上席,让杨虎城和罗佩兰各为左右。待三人坐定后,她两手交叉垂于左侧,两膝一躬,先向婆婆施礼,再向杨虎城和罗佩兰各施一礼。紧接着,她端过热茶,先给婆婆和丈夫各敬一杯,然后走到罗佩兰身边敬了一杯。
敬完茶后,张蕙兰对罗佩兰说:“吃了这杯茶,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今天,当着娘和虎城的面,俺向你保证,从今往后,你佩兰姐说向东,妹妹我不向西,你尽管吩咐好了!”
没有吃醋、没有争风、没有委屈,张蕙兰把自己放在了偏房的位置上,把罗佩兰真心的当姐姐来对待。
从此,张蕙兰除了操持家务照顾婆婆外,又开始不辞辛苦的照顾病魔缠身的罗佩兰。担心罗佩兰动了胎气,端茶送饭洗衣服、倒洗脚水这些活都包在了张蕙兰的身上。罗佩兰身体稍有不适,她马上让小叔子杨虎荣(小名茂三)去请大夫。
在婆婆和张蕙兰的悉心照顾下,罗佩兰顺利的生下一子,取名杨拯民。
1923年春节,杨虎城寄来一封家书,另附自己的照片一张。聪明的罗佩兰从信和照片中发现丈夫有难处了,于是要前往军营去帮他。
一番商议后,决定让茂三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张蕙兰则陪同罗佩兰一同前往榆林去找丈夫。两个女人带着三个月大的孩子,一路历经艰难,走了一个月才见到丈夫。
原来此时的杨虎城受到当地军阀的排斥,事业艰难,又患上了伤寒。罗佩兰暗中访来一为山西籍的大夫,开了药方,服了药后,渐渐康复起来。
将罗佩兰送到榆林后,杨虎城想留张蕙兰多住几日,张蕙兰却说:不啦,天下不太平,得回去照顾俺娘。住了两日后,杨虎城派人将她送回老家,罗佩兰则留在了杨虎城身边。
张蕙兰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的给了杨虎城,爱屋及乌,她觉得照顾好婆婆、操持好家务,不让丈夫分心,就是自己最本分的事情,其他的再无多想。
1926年春,吴佩孚部十万大军围困西安长达八个月,杨虎城、李虎城率部坚守西安城。远在老家的母亲妻儿也遭到了连累,敌人派人四处搜寻杨母的下落,想抓住她们要挟杨虎城。
张蕙兰带着婆婆和4岁的拯民在渭北四处躲藏,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家人忍饥挨饿、四处乞讨;到了10月,冯玉祥、于右任带来的救兵解了西安之围,张蕙兰才带着婆婆和拯民回到三原县东里堡。
如果没有张蕙兰,杨母和拯民百分百会落入敌人手中;敌人再以母亲和儿子要挟杨虎城,那最重孝道的杨虎城又该如何自处?
1926年农历十月,罗佩兰最终没有熬过病魔的侵蚀,撒手人寰。临终前,她拉着张蕙兰的手说:我不行啦!咱俩同一个丈夫,世人说是情敌,我们却像亲姐妹。我死之后拯民、拯坤(女儿,1924年出生),就拜托你啦!”
惊闻妻子的死讯,杨虎城悲伤欲绝,扶棺痛哭。出殡这天,杨虎城亲自披麻戴孝充当“孝子”,手拉纤绳走在前面,一双儿女紧跟着他。为妻子披麻戴孝,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但杨虎城打破了这一俗,足见他对罗佩兰的用情之深。
丧事完毕后,一方面陷入失去爱妻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由于西安之围造成4万多人饿死在城中,杨虎城深感自责和内疚,便离开军队去了朋友家中,隐居起来,不愿再出山受命。
于右任数次诚恳地致信杨虎城请他出山担当重任,因念及家里的老母和两个幼小的孩子,杨虎城一时难以抉择,便找妻子张蕙兰商量。
张蕙兰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伤心落泪,经过丈夫再三追问,她才说:“俺哭爹看错了人!以为你是军中豪杰,没想到这样不成器!妻儿情长不能没有,但不能误了大事!西安饿死四万人,为什么?
你把脖子一缩,对得起谁呀?俺跟娘在外逃难,不就是让你痛痛快快的干一场嘛!你呢,仗打胜了,却被自己打败了!要是佩兰姐在世,三言两语就说定了。俺无能呀!”
劝将不如激将!妻子的一番话震撼到了杨虎城,他登时振作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好,我明天就出征!一家老小,全都交给你了!”
1927年2月9日,杨虎城离开家前往西安,出任国民联军第十路军总司令。张蕙兰和过往一样,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好让丈夫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去做大事。
这年冬天,杨虎城娶了年轻的女学生谢葆真。此后的时间里,张蕙兰与杨虎城一如既往的聚少离多,照顾家里;谢葆真则陪同杨虎城四处征战。张蕙兰依旧是那个毫无怨言、默默付出的女人。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越来越明显,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杨虎城要移防河北,临行前看着为两个孩子忙碌的妻子,愧疚无比。张蕙兰却说:“有我呢,你就放心走吧!”
他们结婚已经快十年了,可因为长期的聚少离多,再加上杨虎城对张蕙兰是感激更大于爱意,所以两人一直没有孩子,就连后来进门的谢葆真也为杨虎城生下了儿女。
虽然一直将罗佩兰留下的两个孩子视若己出,细心呵护抚养,两个孩子也对她最亲,但张蕙兰内心也是不无遗憾。可她不会向丈夫要求什么,而是倾尽心力的默默支持着他。
杨母看不下去了,在没人的时候,对儿子说:“这些年来,蕙兰可是尽心尽力啦!把拯民、拯坤拉扯这么大,亲生一样呀!我这把老骨头要是没有她,也许早就入土啦!她越贤惠,我就越觉得对不起她。进门这么多年了,连个娃都没怀上。”
听完母亲一番话,杨虎城也觉得自己亏欠妻子太多,于是对张蕙兰的关怀多了起来。1931年,张蕙兰在长巷公馆生下一子取名杨拯仁。西安事变后,杨母责备杨虎城放了蒋介石就是放虎归山,一气之下大病不起。
张蕙兰既要照顾婆婆,又要忙着家里的事,还要照顾丈夫,无暇顾及亲生儿子拯仁的生活起居。孩子患了猩红热好几天了,她一直没有发现。结果,等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了,5岁的拯仁刚送到医院就断了气。
这次的打击对张蕙兰来说太过于残酷,使得她精神失常了。杨虎城行动受到限制,无法带她去外地医院治疗,蒋介石又设计了一个“牢笼”,派他出国去考察。
临行前,看着傻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精神错乱的张蕙兰,杨虎城止不住泪流满面。他一边流泪一边对着妻子鞠躬致歉:“蕙兰呀!就这样走了,虎成对不住你呀!”此时,曾经叱咤疆场的虎将已经是虎落平阳,无可奈何。
杨虎城将正在北平读书的长子拯民叫了回来,安排他带张蕙兰前往北平,并嘱咐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妹妹拯坤。12月2日,杨虎城从国外回到南昌后就被蒋介石囚禁,夫妻再无缘相见。
去了北平后,张蕙兰清渐渐恢复了过来,她们又回到了西安。丈夫被囚禁,家四周都是监视的国民党特务,保护好孩子成了她最操心的事情。张蕙兰不止一次的对孩子们说:“不要随便跟外人交往,不比从前了,小心被狗咬着!”
1937年冬,15岁的长子拯民对母亲说自己想当八路军,张蕙兰对此十分支持和鼓励。虎父无犬子,杨拯民参加八路军后,训练十分刻苦,胡乔木和冯文彬十分满意:好样的,有你爸爸那股志气。
1943年10月,杨虎城将军的母亲忧郁病逝,张蕙兰替丈夫操办了老人的丧事。谢葆真和杨虎城育有五女二子,出国前,他们将四个女儿留在了姥姥家,带着7岁的儿子拯中一同出国,后来一家三口一起被蒋介石关押。
姥姥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加上老人上了年纪身体越来越差,张蕙兰便把四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又像抚养拯民和拯坤一样,悉心的抚养他们成人。
除了精心抚养丈夫的孩子,张蕙兰还将生活没有依靠的罗志钧一家(罗佩兰的妹妹)接到家中居住,又将杨虎城胞弟杨虎荣的两个儿子拯晋、拯湘接到身边,抚养成人。(两个孩子的生母早逝,继母动辄打骂,张蕙兰便将他们接到自己跟前)
张蕙兰一直渴望丈夫能够归来,一家团聚。虽然自从杨虎城被关押后,各界人士纷纷要求蒋介石释放他,但蒋铁了心不打算放过扣押过他的这位虎将。1949年8月,杨虎城和一起被关押的儿子杨拯中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妻子谢葆真,早在1947年,因长期受折磨而病死于杨家山监狱。
噩耗传来,张蕙兰悲愤之下旧病复发,好几天不能进食。稍有好转后,便拄着拐杖去西安城外为丈夫寻找墓地。这个看似柔弱,却无比坚强的女人,在长安县韦曲乡杜工祠西侧买了一块地,来安葬丈夫。
1956年,杨虎城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政府将他的陵墓改名为“杨虎城烈士陵园”,交由政府管理。
杨虎城将军一共有四子六女,与张蕙兰的四子杨拯仁在5岁时夭折;与谢葆真的二子杨拯中和幼女杨拯国(狱中出生)与父亲一起惨遭毒手,三子杨拯亚早夭。其他的六个孩子,都非张蕙兰亲生,却都是她一手抚养成人。
正因为张蕙兰的善良、贤淑、孝顺,所以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厚爱和特殊照顾。也正因为她无怨无悔的付出,杨虎城将军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救国救民的大业当中去。
杨虎城将军的功勋里,有一半是属于妻子张蕙兰的,她是真正的贤妻良母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