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佳作

英国权威考古刊物的重大披露,让世界的目光投向荥阳

来源:荥影不离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8-09

最近,英国权威考古刊物《Antiquity》(文物)近日发表一篇文章,披露了一个重大发现: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荥阳市官庄一处青铜器铸造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铸币作坊。

考研专家对同一遗址出土的谷物使用国际公认的碳14测定,这个青铜器铸作坊的年代为公元前640年——公元前550年,处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

作坊出土了60多个铸币陶范,这些陶范就是批量铸造青铜币的模具。这一发现证实了中国春秋时间就有批量铸币的工艺技术了。

这处遗址是2010年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人员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开始发掘的。陆续发现了小城、大城、城门及相关遗存,发现了较为集中的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遗存。

官庄遗址以两周时期遗存为主,并有龙山、汉、唐、宋、明清时代遗存。学术价值极高,曾三度获评“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两次入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终评。2019年,官庄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官庄发现的这种古钱币叫“空首布”,是布币的一种,布币是古春秋时代的农具演变而来,因外形象铲,又称为“铲布”。因为在治金还不是很发达的东周时期,金属农具也很值钱,而且比牲畜、谷物更便于携带,慢慢的它就从物品交换中分离出来,成为大家约定的交货物,几经演变,就成为外形稳定的金属币。

布币分为空手布和平首布,空手布保留了铲子的模样,后面的把是空的,后来逐渐简化,省去了这个把,变成了平首布。

这是在官庄遗址出土的空首布陶范,说明东周时期的铸铜工艺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也说明那个时期中原的经济就已经很发达了。币的出现,说明了商业交换的流行。这种布币流行了300多年,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废掉。

据考古专家赵昊说,因为他的团队发现了碳化的小米和小麦,这些应该是当时工匠们吃的粮食,再加上小米是中原本土的作物,用来测量年代更准确,更放心。

在这里还发现从周到清90多座墓葬,出土了铜鼎、戈、铃、车马器、陶鬲、盆、豆、罐以及玉、石、骨、角、蚌器等。

据文献记载,两周时期郑州有管、东虢、郑、韩等封国,官庄遗址建于两周,兴于春秋早中期,与管、郑、韩、东虢等有一定关联,对研究相关历史问题有重大的意义。

在官庄发现的空手布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币,但这些陶范年代的断定,可以确定官庄遗址的铸币作坊是世界上最早的铸币作坊,也就是现在的印钞厂。这一举世发现,引起了中国网友的轰动。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