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丨拼多多盈利赶上京东,但增长故事不好讲了
腾讯新闻《潜望》 曹七安
那个多年来用亏损换规模的拼多多,在流血上市的第三年,实现了大规模盈利。
8月24日,拼多多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该季度拼多多营收230.5亿元,同比增长89%,低于彭博预期的267.4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499亿,单季新增2610万。第二季度,拼多多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38亿,比上季度净增1390万,未达市场预期的7.592亿。
从营收及新用户两项指标来看,即便拼多多均未能达成市场预期的增长,但财报一经发布,拼多多美股盘前股价持续拉升。截至周二收盘,拼多多股价暴涨22.25%,最新市值达到1242.26亿美元。
除大盘因素外,从拼多多自身层面来看,提振二级市场投资人信心的一个重大利好点是,拼多多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盈利。截至发稿,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后普涨,其中阿里巴巴涨6.61%、京东涨14.44%、网易涨8.97%、哔哩哔哩涨11.82%。
赚了40亿,但不打算维持盈利
先来看拼多多交上了怎样一份让投资人惊喜的答卷。
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拼多多财报期内的运营利润为19.975亿元,对比上年同期为16.396亿元经营亏损。这是拼多多第一次经营利润为正,按照彭博预期,拼多多在该季度的营业亏损为43.61亿元。
本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146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8.993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则下,拼多多实现41.253亿元净利润,净利润率达到18%,去年同期经调整的净亏损7720万元。按照彭博预期,拼多多在该季度的调整后净亏损为28.16亿元。
回归过往利润数据,拼多多曾于2020年第三季度,在非通用财务统计标准下实现4.664亿元净利润,为拼多多首次单季度盈利。自那之后连续两个季度,拼多多又回归到亏损状态。如今这一指标来到41亿元,是拼多多上市三年以来,首次实现的大规模盈利。
一个可供对比的维度是,早拼多多一天发布二季度财报的京东,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了46亿元净利润。这意味着,在该季度,拼多多的盈利能力已经可与京东比拟。
分析其盈利缘由,很大一部分来自控制营销成本。第二季度,拼多多的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为104亿元,相比上一季度,营销费用支出降低近了30亿元。
长此以往,拼多多都将利润亏在市场营销上,而非像京东那般持续建设物流重资产。电视节目、地铁站、微信等多渠道都可以看到拼多多的广告投放,而拼多多的王牌项目“百亿补贴”成本也计入该项,占据较大成本。
上图显示,拼多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营销费用率(Sales and Marketing Expenses/Revenue)维持在100%上下,表明拼多多几乎把赚来的钱都投在了市场营销上。但从2020年第三季度起,这一比例迅速缩减至50%上下,直至本季度大幅降至45.07%。
对应到事实层面,2020年第二季度,百亿补贴转化了补贴策略,将品类从高客单商品向生活日用品和生鲜农产品品类倾斜。今年1月,拼多多“百亿补贴”项目向商家宣布抽佣,3月正式施行,抽佣比例为1%-3%。
前者表明客单降低、拼多多花给每单补贴的钱就越少;后者则意味着拼多多能在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指标上贡献更多力量。与此同时,社区团购业务方面,监管对行业激进定价收紧后,拼多多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亏损幅度消减。
然而,才实现大规模盈利的拼多多转头就表示,我们不仅不打算赚钱,还要接着亏。于是,拼多多宣布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由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担任一号位。该项目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把二季度全部利润及以后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首先进入专项,直至100亿总额得到满足。
这显然会影响到股东的短期每股盈利,同时拼多多还要在三四季度提高销售和营销支出,用于农产品经销及农产品商家零佣金投入,进一步蚕食盈利能力。
拼多多财务副总裁马靖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二季度盈利能力提高主要来自市场营销 支出方面的经营杠杆,二季度对拼多多而言是淡季,市场营销 方面 的支出也比较小,利润率水平对未来不具备指示和参考意义,预计这一盈利水平不会持续。
这其实释放出一个信号,拼多多完全有盈利能力,但短期内并不打算挣钱,一方面要持续专注农产品上行、参与第三次分配,同时还得维持惠农减佣等营销补贴策略。只要拼多多能稳定控制市场费用,同时维持营收高速增长,利润层面的回报就能得到很好释放。
增长放缓,故事不好讲了
具备盈利能力的讯号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但抛开亮眼的利润指标,拼多多在营收、新用户增长几个核心数据上仍显得不够看,未到达市场预期。
该季度拼多多营收230.5亿元,同比增长89%,这与上个季度239%的增幅相比波动较大,而此前,拼多多连续四个季度营收增幅攀升。
需明确,拼多多自2020年第四季度起,在平台收入的基础上新增了自有商品销售收入,这是与京东B2C模式类似的平台自营业务,主要覆盖3C和家电品类。
本季拆分开来,自营商品销售收入仅19.58亿元,与前两季相比缩减了30亿规模。关于此项收入,拼多多的解释是平台部分消费需求没有商家可以满足,自营是暂时发起的一项满足需求的渠道,并非战略重点,未来会持续维持占据拼多多GMV 1%的水平。
在自营商品收入进入财报之前,广告及佣金两项是拼多多全部收入来源。再看二季度,两者共产生210.8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73%,同比折线图走势与总收入保持一致,在维持四个季度的攀升势头后急转向下。
拼多多未披露季度GMV数据,但综合上述两项数据表明,拼多多广告及佣金主业务增长不可避免地放缓了,同时自营业务也未取得明显进展。
一个中长期的干扰因素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出台,电商平台获取用户数据趋难,在拼多多主要业务模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家广告投放预算可能缩减,直接影响平台广告收入。拼多多CEO陈磊在财报会议中承认了这一影响,同时表示,拼多多会加紧学习新推出的政策细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调整所有跟数据相关的业务环节。
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8.499亿,单季新增2610万,增速大幅下滑、创历史新低。同时拼多多季度月活跃用户数为7.385亿,低于市场预期的7.592亿。
京东二季报发布时,腾讯新闻《潜望》曾预测,拼多多用户增速持续放缓,京东则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的用户增速,两者势必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相交。如今这一预测立刻得到验证。不过,拼多多单季增速仍稳居阿里之上,且年度活跃消费者仍超越后者的8.28亿,稳坐“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电商平台”位置。
马靖坦言,拼多多用户增长不可避免地放缓了,未来的侧重点应该转移到如何更好服务用户,并且不断提高平台对于用户的心理占有率 。
增加用户心理份额的手段无非是提高消费频次、提升人均消费额,而此前相关数据表明(年度GMV/年活跃用户数),拼多多人均年消费额有一定程度下降。在用户渗透率已经不低的情况下,拼多多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马靖表示,即便是二三年的老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未来拼多多需持续加大营销等投入,以增加用户心理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