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本著作,从社会学的角度值不值得普读?
我国四部古典小说,都是适合一部分人群。比如人常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少年人三观还不稳定,很多人对是非的辨别还不太明确,读了水浒以后会热血沸腾,讲究的是哥们义气,而不是是非法理。年纪大了,经事多了,心里想的就多,如果再读《三国》,有可能会比较偏激,误入歧途。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不错,里面形形色色,包罗万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但是再好的书籍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红楼梦》成书于清代,许多人生背景都是符合清朝的价值审美的。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红楼梦》有其积极的意义,也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非常奇妙的人生感受。但是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如果不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走出那个时代的局限,就有可能走进去出不来,让自己成为一个笑话。
对《红楼梦》来说,还没有人明确的说过哪一个阶段的人不适合读,但我觉得对少年人来说也是不太合适的。毕竟少年人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正是蒸蒸日上,极尽努力的时候,也正是励志的时候,但《红楼梦》里所传递的思想却有些消极,也有宿命论的倾向。
比如贾宝玉,七八岁的时候,正应该去学习,但是他却仗着贾母和王夫人的宠爱,不但不学习,还终日与女孩子们厮混,并且小小年纪便有了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对于贾宝玉的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书中并没有多少批判,反而是赞美,这回混乱现在孩子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比如薛蟠,但是一个找猫逗狗,仗势欺人,强抢民女,视人民为草芥的花花公子,因为有一点点的好处,让许多人为他洗白,竟然认为他还有可爱之处。
比如尤氏母女,本是凭姿色吃饭,尤二姐做了人家的小三,竟然有人把矛头指向王熙凤,而同情尤二姐等。
另外,《红楼梦》中对感情的描写与现代所提倡的感情专一有分歧,少年人不太礼性,容易被误导。也会模糊少年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比如贾宝玉小小少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几个丫头贴身陪着,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并且这些丫头都是她的御用枕边人,而这些丫头也以能与贾宝玉有一腿儿暗中欢喜,比如袭人,比如晴雯,她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做贾宝玉的小老婆。
《红楼梦》只是清代的一部文学作品,里面的许多场面,许多思想是适合那个时代的。但却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时代,更不可能适合所有时代的所有人去品读。
《红楼梦》适合成年人,且对封建时代有一定了解,能够区分现代与古代的差别的成年人,他们能够结合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眼光去明辨《红楼梦》中的是和非。只有他们,才能够把文学作品和现实区分的很清楚,知道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哪些应该提倡的,那些应该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