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奥心理医院:调整孩子厌学的最好心理医院
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经常逃学旷课,厌学,对学习感到倦怠。父母感到不省心,为孩子的课业担心,为孩子不学习时品行便坏忧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讨厌学习,北京国奥心理医院给您解读。
随着父母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学生的生活也变得紧张急促,学习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厌学、逃学、网络成瘾的心理及行为。面对越来越多的普遍的厌学现象,家大人们就是想不通究竟怎么回事。
“我们小时候家里没钱还有一堆农活,能上学简直就是奢望,现在孩子有学可上怎么就不懂珍惜呢?难道真是娇生惯养给惯的?”
“ 孩子一开始去上学都是兴高采烈,怎么最近变得一提学习就头疼,是不是我们逼得太紧了?”
“最近班主任总联系我,说孩子经常逃学。这可怎么办?”
......
从心理学进行解释,厌学是对学习这一行为事件的一系列消极情绪行为反应,其主要特征是认知上对学习存在偏差,不能意识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视学习为负担;情绪上表达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行为上回避学习行为,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十分常见,而且有明显的社群性,通俗的讲就是学风不好,厌学的现象常扎堆出现。厌学的孩子轻则影响纪律,学习成绩不高,严重的甚至导致辍学。
厌学的原因很多,有外界的环境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一方面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一方面生活中一些其他事情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大量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家庭环境因素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
而有些单亲家庭或者缺乏关爱的家庭中,由于长期缺乏关注和父母的示范作用,孩子容易产生孤僻的消极情绪,久而久之,积极性就容易受挫。
学校方面
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成绩较差的孩子在直观的成绩攀比中容易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也存在学校与学生的匹配性问题,有些孩子智商未达到中等水平,但未经过智力评测就入学,学习时的理解性较差,如果长期同学嘲笑和教师忽视,孩子极易形成自卑心理,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这类孩子不但厌学,也容易出现讨厌学校的心理。
社会影响
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诱惑力大的游戏产品和影视作品更容易进入孩子的生活,使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另外,快消费时代文化也在影响孩子,使孩子的成就来源更容易集中在能够即时反应能看见成效的事情上,学习这种需要耐心长期积累的事自然也容易被孩子所忽视。
学生自身方面
儿童处于一个人格正逐渐形成并稳定的阶段,容易受到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些孩子对自己学习的期望过高,通过成绩排名获得心理能量,科科都要名列前茅,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一旦成绩略低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自卑情绪,从而恶性循环一蹶不振。孩子潜意识里就会通过不再努力来维护自己“并不优秀”的自尊心。
儿童厌学原因繁多而且具有特殊性,很多情况都是不同原因一起起作用导致的。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到最根本的症结所在,采取短程综合治疗,具有疗程短,起效快,转归好的特点,可以很好帮助您的孩子早日回到课堂,避免因长期停课,跟不上教学进度、打击学习信心的消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