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巴特港的圣诞大餐与雪龙号的理发师
科考队员在霍巴特超市买东西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南极科考特派记者 何锴 图
12月22日,“雪龙”号从中山站穿越西风带再次靠港霍巴特,进行加油补给。
24日,西方传统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我们又再赴南极,前往罗斯海和阿蒙森海进行科考作业。第一航段结束科考任务的队员们也由霍巴特回国,下一航段主要进行大洋科考的科研人员也在此上船。
距离上次靠港霍巴特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船上除了必须的油和淡水之外,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各类食材也在此进行了大量补充。
在上船之前,我曾经认为靠港就是给大家自由活动,买买买、吃吃吃的休息,反正船也不开了,船员们自然也可以休息了。但是真正在船上生活才知道,靠港对于船员们来说工作丝毫不会变得轻松。
驾驶员和水手仍旧需要时时刻刻值班、指挥管理,用吊车吊各类物资上船,厨师班和服务员们负责接收各类补给的食材进行分类和储藏,以便下个航段使用。轮机部需要在十几个小时内给“雪龙”号加900吨的燃油。整个部门十几个人要通宵值班,保证加油过程的万无一失。
幸运地是,这次靠港我们几个队员也被编入了“厨师班”,帮助厨师班进行食品物资的搬运。活干得不多,但也体验了一次靠港期间船员们仍旧忙碌的生活。
干完活之后,下船自由活动。我们两位记者和三位气象预报员的五人小分队,有机会短暂体验下霍巴特港的“夏日圣诞节”。不过,我们也预留了点时间“补给“自己的生活物资。
说“补给”有些夸张,因为“雪龙”号提供给队员们的物资其实是相当丰富的。但架不住我对于各类膨化食品的痴迷,还有,船上四餐都是有规定用餐时间的,经常因为各类原因误了饭点,所以需要买些零食以备不时之需。我两个大包买了几百元的膨化食品和软糖、可乐。
为了感受一下霍巴特当地的节日气氛,我们几个队员也在当地一起吃了一顿西餐,换换口味,也算我们的圣诞大餐了。
南半球的圣诞节和北半球相反,正是夏天。霍巴特虽然不算酷暑,但中午最热也将近30度。想想十天前还在南极圈内的冰天雪地里工作,转眼间就到了夏天,是一种很别样的体验。
出发至今两月有余,从新奇到适应,到现在已基本融入了“雪龙”号的生活。自己洗衣洗碗、安排作息生活和工作娱乐,有了自己在船上的生活节奏和规律,突然一下靠港居然还觉得生活有些被打乱 。
水手张伟给科考队员理发
船上的其他生活都井井有条地继续着,但也有很多问题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理发问题。
出发前拍的Vlog里提到了我临出发前特意推了一个很短的平头:一是怕洗头不方便,二也是怕时间久了,没人理发头发难打理。
其实对于“雪龙”号来说,这都不是事儿。早就听说“雪龙”号甲板部的水手张伟和轮机部的丁峰都是船员心中数一数二的“雪龙理发师” ,这两位船员都在每天值班工作之余义务给大家理发,往往是在结束繁忙的工作之后进行。所以一直想理发的我也没好意思跟两位“Tony老师”提出要求。
那天,刚刚下班的张伟看到我头发长了,就主动提出给我理发,受宠若惊的我自然答应下来。到一楼理发室等他的时候发现,今天理发已经排起了队。原来是几位队员都要理发,我算“买三送一”。
坐在椅子上张伟娴熟地给我披上理发专用的围布,用推子加上卡尺推了一个圆寸,我本以为理短理齐就已经结束了,没想到张伟又拿出了专业的理发剪,开始进行头顶的修剪,一看碰到高手 ,我便提了几个修修剪剪的小要求。往往还没说出口,张伟就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进行了修剪。从剪发的手法和最后发型效果来看,颇有专业理发师的风范 。
一边理发,我一边问他,这次出航到现在理了几次发了?
“五六十次吧,一般只要不影响休息,我都尽量给大家理发,在船上生活我们也得讲究。”
聊了两句,本身就比较健谈的张伟打开了话匣子,给我和其他排队的“客人讲了一个“两个光头”的故事。
张伟说,他刚刚做水手的时候其实也不会理发,那个时候在船上都是大家相互推,不讲究发型,也不讲究好看,就图个方便。
雪龙”号24日离开霍巴特港,出发前往罗斯海。
话说有一次,当时的船长让张伟给他理发。理完发之后,船长就说了一句:“张伟啊,你这个发型理得不错,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光头。” 张伟有点尴尬,也没办法,就给船长的头发直接都剃光了。
“不是两个光头吗,除了船长,第二个光头是谁?”一位正在排队的队员连忙问道。
张伟醉心于理发,没有看他,慢慢悠悠地回答道:
“第二天,我一看,船长光着头,在驾驶室巡视,感觉特别不好意思,就索性把我自己也理了一个光头,陪船长一起。船上就有了两个光头啦。”
“哈哈哈。” 我和几个排队的队员都被张伟的故事逗笑了。
张伟也笑着提醒我说,你再笑得大声点,“雪龙”号也要多个光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