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为何能够成为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将领?因为会拍马屁、会演戏
在国民党军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被蒋介石信任的将领基本不太会打仗,而特别能打仗的军事将领基本又不被蒋介石所信任,这是蒋介石手据重兵却最终败北的一个重要原因。
蒋介石
薛岳、孙立人、陈明仁、白崇禧等,都是国民党军公认的比较能打仗的军事将领,但是他们都不被蒋介石所信任,后来都被调离指挥岗位,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胡宗南、刘峙、陈诚、顾祝同等军事将领,都被蒋介石所信任和倚重,这些人打仗都不太行,但是都能够纸上谈兵,说起军事指挥能够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果在和平时期,这些人绝对能够身居高位而不倒,但是在战争条件下就被打回了原形。
在蒋介石信任的这些军事将领中,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既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也是蒋介石最欣赏的军事将领。正因如此,胡宗南在黄埔学生中保持着几个骄人的纪录:
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
第一个当军长;
第一个当战区司令官;
第一个晋升上将。
胡宗南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获得蒋介石的信任、欣赏而步步高升呢?
胡宗南于1896年4月4日出生于浙江镇海陈家铺朱家塘楼的一所旧宅内,后随经商的父亲到孝丰县长住,占籍湖州孝丰,1958年孝丰县并入安吉县。
胡家的经济环境良好,不过胡宗南长得壮实,但是身材较矮小,他早年读过私塾,主攻《四书》、《五经》。
胡宗南13岁时考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学习。17岁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毕业后回到孝丰县立高小,任国文、历史和地理教员。
胡宗南的家教严,他的父亲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人,胡宗南虽然当了老师,但是他的父亲仍然对他管束很严。
这使得胡宗南非常叛逆,他总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他利用学校寒暑假的机会到上海、杭州、无锡、镇江、南京等地参观访问,他当老师的薪水基本上都被他参观访问花完了。
当时的上海、南京、杭州都是经济发达之地,繁华程度远超小小的孝丰,这使他外出闯荡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然而已有工作的他一直下不了决心。
不久,年轻的胡宗南与一个叫阿英的姑娘恋爱了,阿英长得漂亮,但是家境不好,胡宗南的父亲强烈反对这桩婚事,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且对他的生意没有什么帮助。
他的父亲逼他与炕口乡下一位烟酒都会的粗俗女子成亲,这属于商业联姻,家教严厉的胡宗南只好就范,但在新婚之夜,他意外发现该女子已不是处女,感到受到了愚弄和欺骗,从此陷入苦闷之中。
1924年春天,他离家出走到上海,在上海毛竹行行长童旭初的帮助下,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胡宗南是正宗的科班生,而且读过的书也多,文化课成绩考得相当好,当时报考黄埔军校需要复试,当复试的考官一看胡宗南的身高不足1.6米,而1.6米是报考黄埔军校的最低身高,考官按照规定将他淘汰了。
胡宗南非常聪明,他跑到黄埔军校的大门口放声大哭,因为他知道学校的大人物肯定从大门进校门,果不出胡宗南所料,就在他感到哭累的时候,一个身材同样矮小的中年人走了过来,问他为何痛哭。
胡宗南当过老师,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在职场里面呆过,善于察言观色,他见来人虽然身材矮小,但是气宇非凡,很有派头,知道是一个大人物,他当即慷慨陈词,将报考黄埔军校、为国效力的理想抱负说了,又将身材不够被淘汰的事说了。
胡宗南善于演戏,他的言语中带着恳求与期望,一看就是一个热血青年。胡宗南成功地打动了这个人,那个人掏出笔来写了一张字条:
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是不应该不录取的。廖仲恺急草。
原来这个人正是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是国民党中位高权重的人物。廖仲恺对胡宗南说:“你拿着这张条子找考官吧!”
这是一张改变命运的纸条,胡宗南正是凭着这张纸条,非常幸运地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
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四期是黄埔军校的精华,尤其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国共两党的很多将领都来自于第一期,比如胡宗南、徐向前、陈赓、左权、贺衷寒、杜聿明、李仙洲、郑洞国、俞济时、范汉杰等。
时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非常善于利用这个平台来拉拢需要的人才,蒋介石会对照着学员名单挨个找谈话。
胡宗南
开学一个多月后,蒋介石在校长办公室找胡宗南谈话,胡宗南对这次谈话非常重视,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这又是考验他表演天赋的时候了。
当胡宗南走向蒋介石办公室的时候,蒋介石端坐在办公桌后,胡宗南立正敬礼,胡宗南看上去很精神,不过由于紧张,敬礼时显得比较生硬,手指老是贴不到帽檐。
蒋介石知道胡宗南是由于紧张的缘故,这令蒋介石非常满意,因为这显示了他的威严,他不禁笑了:
“胡宗南。你紧张什么?本校长又不是狼。难道吃了你不成!小伙子,快坐下。”
胡宗南的神经轻松了一下,但此时已是满头大汗了,蒋介石见状,忙从自己口袋中掏出一条手帕给胡宗南。胡宗南接过手帕,连声说:“谢谢!谢谢!”便埋头擦汗。
蒋介石本来就喜欢身材矮小的人,因为身材高大的人使他从心里感到不安,陈诚、胡宗南都非常矮小,但都深得蒋介石的信任。
蒋介石与胡宗南的谈话谈了很长时间,两人是老乡,蒋介石本能地认为浙江人比其他地方人聪明,这一点和孙中山类似,孙中山就认为广东人比其他地方人聪明。
从此以后,胡宗南就成了蒋校长家的常客。
1926年秋天,在蒋介石的提携下,胡宗南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教导师第二团团长,教导师的师长为王柏龄。
此时教导师在江西南昌与孙传芳的部队激烈交战,孙传芳的部队在人数上占有优势,教导师被孙传芳的部队击溃。
在这种形势下,胡宗南率领部队从正面攻打南昌城郊的牛行车站。牛行是南昌的大门,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孙传芳派军长李彦春率领两万多人死守。
此时的牛行车站四周筑有牢固的碉堡、堑壕和各种防御工事。而车站外则是一片田野,连一颗大树都没有,因为所有的大树都被孙传芳的部队砍光了,这样有利于碉堡内的敌人射击和防御。
北伐军
当时胡宗南的第二团缺少重武器,火炮更是欠缺,胡宗南采用人海战术,一个营一个营地往上冲,接着又是全团集体冲锋,然而攻打了一天一夜,仍未攻克,部队还伤亡惨重。
蒋介石将王柏龄撤职,任命刘峙为教导师师长,刘峙问胡宗南:“牛行车站你真的打不下来?”
胡宗南回答很干脆:“是的。但我不服气,他们不过占着有利的地势。”
“打仗,靠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占地利,你难道不能占天时?”刘峙说道。
胡宗南知道刘峙话里有话,刘峙接着说道:“诸葛亮可以火烧新野,你难道就不可以火烧牛行!”
姜还是老的辣,胡宗南一下子明白了刘峙的意思。
随后,胡宗南用一个营的兵力运送柴草、汽油等。堆放在牛行车站西南方向,胡宗南命人在浇有汽油的柴草上撒了大量辣椒和生水。点燃后大火和浓烟一下子笼罩了牛行车站。
牛行车站的守军受不了刺鼻的浓烟,纷纷跑出工事四处乱窜,胡宗南乘机指挥重机枪扫射,并指挥部队攻下了车站。
胡宗南以一个团的兵力打败了孙传芳的一个精锐师,俘虏了敌军长李彦春和他手下官兵八千多人。
应该说这一仗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这仗的成功归结于刘峙的主意,不过功劳都记在了胡宗南的头上,胡宗南一战成名,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
当时蒋介石正是用人之际,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部队,当然要由自己信得过的人来领导,而胡宗南就是蒋介石眼里既信得过又会打仗的人。
蒋介石与胡宗南
南昌被攻克后,蒋介石将教导师改为第一师,成为蒋介石的核心部队,蒋介石为表彰胡宗南的功绩,于1927年5月升任胡宗南为第一师少将副师长。
至此,胡宗南成为黄埔系学生中第一个被提升为将军的人,1927年11月,胡宗南正式出任第一师中将师长。
可以说,蒋介石将他的起家的本钱交给了胡宗南,胡宗南深知这一点,他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和蒋介石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蒋介石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虽然他内心不是很同意这一观点,但是却严格执行蒋介石剿灭红军的军事行动,充当了蒋介石反共的急先锋。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 40万大军进攻大别山的红四方面军,而胡宗南的第一师则是进剿的主力,他率领第一师经桐城、舒城,攻克六安、霍山两县。
就在这时,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命令部队分兵南下麻城,企图进攻武汉,胡宗南抓住红四方面军分兵的时机,将红军第10师和第12师拦截包围于河口镇以东地区。
在国民党的重兵包围下,红军伤亡惨重,蒋介石对这一仗非常满意,称赞胡宗南“能攻会战”。
虽然胡宗南在山城堡战役中打了败仗,但他把责任归结于第78师师长丁德隆,丁德隆也是黄埔一期生,是胡宗南的同学。胡宗南将他撤了职。
红军到达陕北后,胡宗南升任第一军军长,并率兵追击红军,结果第1军第78师在山城堡被我军包围,一个旅大半被歼,全师溃败。
进驻甜水堡的第一师第二旅也遭到沉重打击,一个团长被打死,一个团长受重伤。胡宗南为了挽回面子,分别对师长丁德隆和旅长廖昂给予撤职处分。
山城堡战役红军的前线总指挥是彭德怀,这是彭德怀与胡宗南的第一次正式交手,胡宗南在武器装备、人员数量与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占据优势,但是仍然被彭德怀指挥的远道而来的红军打得大败。
胡宗南是蒋介石的铁杆心腹,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知道如果想做大,光有自己的军队不行,必须有自己的地盘,这样才能站稳脚跟。
中间为胡宗南
而蒋介石认为要围困延安,就必须在延安周围建立稳固的防线,就必须放置重兵在这一地区,1942年初,胡宗南被提升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驻在西安,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是朱绍良,实际上挂的是虚职,驻在兰州。
第八战区有李延年的第三十四集团军,陶峙岳的第三十七集团军,范汉杰的第三十八集团军,李铁军的第二十九集团军,号称三十四万之众,均归胡宗南指挥,胡宗南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方诸侯。
对于这样一位在国民党军冉冉升起的将星,彭德怀不以为然。
1939年初,国共早已合作抗日,但是蒋介石仍然不断制造摩擦,为解决国民党反共摩擦问题,彭德怀去重庆与蒋介石会谈,会谈结束后返回路过西安。
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作为西北王的胡宗南当然要接待一下,当时的胡宗南43岁,但已手握重兵,成为蒋介石的宠臣,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在与别人交往与会谈时,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大与傲慢。
彭德怀回到前线后,有人问他对胡宗南的印象如何?
彭德怀回答:此人志大才疏。
被蒋介石称为能攻会战的胡宗南,却被彭德怀评价为志大才疏,而事实证明彭德怀的评价是非常准的,也是非常客观的。
兵法上有一个成语:骄兵必败。也就是作为一个军事将领,必须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乃军事指挥员的大忌。
而胡宗南手握重兵后,基本上听不得什么不同意见。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胡宗南手握重兵,却被兵力不多的彭德怀打得大败,使国民党其他将领均不理解,胡宗南为何屡战屡败,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彭德怀所评价的“志大才疏”。
蒋介石与胡宗南
后来胡宗南自己也认为,他的军事才能至多当一个团长,如果给的兵力过多,他在指挥上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胡宗南指挥能力一般,为何又能成为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军事将领呢?因为胡宗南会拍马屁会演戏。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1946年秋天。蒋介石突然领着陈立夫、白崇禧等人飞抵西安,还专门到胡宗南东仓门一号官邸去转了一下。
蒋介石看到,胡宗南会客厅的正面,悬挂着他与孙逸仙当年在中山舰的合影。下面是他的签字∶蒋中正赠。他心中很得意,胡宗南这个自己培植起来的亲信是追随他的。
其实这一切都是胡宗南准备好的,胡宗南拍马屁与演戏的本领,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是其他国民党军事将领很难学会的。
白崇禧本来就不喜欢胡宗南,他见胡宗南不把心思用在军事而用在琢磨蒋介石身上,非常不满,私下对人说:胡宗南真会拍马屁会演戏。
不过白崇禧知道胡宗南与蒋介石的关系远胜于己,所以这番话他是不敢和蒋介石说的。
蒋介石在胡宗南葬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