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烈士身后·守望丨抗日英烈陈辉的故乡:英雄之城常德,一座英雄雕像的归来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0-18

来源: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杨鸿 赵敏 袁军 徐虹雨

陈辉烈士遗像(前排中)

2016年清明节前夕,河北省涿州市烈士陵园迎来了抗日英烈陈辉烈士的家乡人。这是英雄殉国71年后,第一次迎来湖南常德老家亲人的祭拜。抚摸着冰冷的墓碑,陈辉烈士82岁的养女吴雪明泪如雨下。陪同母亲一起来的大儿子陈长付说,这么多年,由于不知道姥爷的牺牲地和掩埋地,一直没有机会前来扫墓。

陈长付: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姥爷抗日战争时期在北方地区牺牲了,具体情况不是特别清楚。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一直没来河北寻找过姥爷的陵墓。

这么多年,在亲属后人的心中,陈辉是家人的骄傲,但也是一个遥远的传奇。因为,陈辉当年为了抗日救国,18岁时就离开了常德老家,亲人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1939年7月,陈辉当时所在的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举行运动大会

陈辉,原名吴盛辉,1920年9月出生在湖南常德县一个叫黑山尾的山村,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到晋察冀边区通讯社当记者。1940年,他申请前往敌我斗争十分残酷的平西抗日根据地房涞涿联合县,先后任青救会宣传委员、主任和县武工队政委、区委书记等职。1945年2月,在距抗日战争胜利仅有180多天的时候,由于叛徒的告密,陈辉被日伪军重重围困在拒马河畔的一座民房里。

陈辉烈士的诗歌手稿

战斗进行到最后时刻,无所畏惧的陈辉冲出房屋,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还未满25周岁。陈辉是勇敢的战士,也是充满激情的诗人,他把诗看作革命的重要武器,在带领战士们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同时,写下了《十月的歌》《为祖国而歌》《红高粱》等许多精彩的诗作,刊登在抗日根据地的报刊上或写在敌后乡村的墙上。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一个战士,把子弹打完了,就把血灌进枪膛里。”

“枪断了,用刺刀手榴弹,手榴弹爆炸了,用手、牙齿……敌人不能活捉我,当他们捉住我的时候,也正是我把生命最后交给土地的时候。”

1958年出版的陈辉烈士遗作《十月的歌》

慷慨激昂的诗句,表达了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战斗志,也成为抗战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与陈辉同时期去延安的著名作家魏巍评价说:“陈辉不愧是一个英雄的诗人和诗人中的英雄,是我们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典型。”1958年6月,作家出版社整理陈辉的遗作,出版了诗集《十月的歌》,诗人田间在引言里写了这么一段令人动容的话:“当我读着他的诗,我似乎仍然能看到拒马河边,有一位热情的青年,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诗篇从那里走过,他似乎不曾倒下,这个年轻人个子不高,身体有点瘦弱,但性格活泼,无忧无虑,爱说爱笑,这个年轻人就是陈辉同志。陈辉啊,我们的一位年轻兄弟,你是倒下了,你是唱着胜利的进行曲,抛出了你的手榴弹,在一声巨响之后,倒在了华北的原野……”

2016年清明前夕,鼎城区宣传部领导陪同烈士后人到涿州烈士陵园扫墓

当年,陈辉牺牲后,残忍的敌人把他的头颅挂在炮楼外示众,肢体喂了狼狗。一位叫李宗尧的壮士在黑夜里冒死把陈辉的头颅摘下来,秘密埋在一个地方。革命胜利后,政府和乡亲把陈辉迎回了他牺牲的这片土地。至今,陈辉烈士一直安葬在涿州烈士陵园的墓地里,但安葬的只是他的头骨。

而远在常德老家农村的母亲,却一直不知道儿子陈辉的牺牲,每天都在家门口的田野上翘首盼望。陈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去世,他到北方地区参加革命后,母亲倾尽积蓄,购置了十多亩水稻田,等待他打完仗后解甲归田,娶妻生子。然而,一个个春去秋来,田埂上的芳草青了又黄,母亲却没有看到儿子归来的身影。直到1954年,政府送来陈辉牺牲的烈士证明和抚恤金,母亲才知道儿子早已牺牲在他乡。第二年,老人在悲伤中离世。临终前,她让陈辉的大姐把女儿吴雪明过继到弟弟名下,为儿子留下传承的血脉。

吴雪明:当姥姥知道自己的儿子牺牲后,非常伤心,就让我妈把我过继过来了。过继到吴家后,我就随了爸爸的姓,把名字也改了。

2016年9月,涿州驻军参加送烈士英灵回故乡活动

当年,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家里人只知道陈辉牺牲在北方地区。但是,具体牺牲地在何处,安葬地在哪里,却一无所知。多年来,全家人很想为陈辉扫墓,但这个心愿一直难以实现。2012年,时任常德市鼎城区宣传部副部长的杨斌知道陈辉的故事后,利用上北京出差的机会,专程赶到河北涿州寻访陈辉的足迹。

杨斌:当时,有一位老领导对我说,他知道湖南常德鼎城区有一位烈士葬在了涿州,并说可以和我一起去寻找。在涿州烈士陵园,我们终于找到了陈辉烈士的墓和墓碑,于是就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祭拜,并为陈辉烈士扫墓。

河北涿州“强军力量国防艺术团”走上街头宣传陈辉烈士事迹

这一次到河北,杨斌等人不仅找到了陈辉烈士的墓,还来到曾经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和烈士当年牺牲的村庄拜访,听当地群众讲述了陈辉的英雄故事。3年后,杨斌利用再次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几经辗转来到北京市房山区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收集陈辉烈士的事迹材料。两次探寻英雄的足迹,杨斌心中久久未能平静。

杨斌:我觉得,陈辉的诗就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感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正追求。常德既是英雄之城,也是诗词之乡,我们连这么典型的名人都没有宣传好,感觉这是我们的失职,作为陈辉烈士的家乡人心里有愧。

2016年9月26日,从河北曲阳运回的烈士雕像安放在陈辉家乡的土地上

2015年9月,在杨斌的推动下,常德市鼎城区推出了“为祖国而歌——纪念抗日英雄陈辉专场诗歌朗诵会”。与此同时,政府也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陈辉的后人。2016年3月30日,在鼎城区宣传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陈辉烈士的养女吴雪明一家,终于来到涿州烈士陵园祭奠,了却了英雄后人多年的心愿。吴雪明的二儿子陈长文说,这么多年过去,姥爷的英雄事迹在当地依旧深入人心、万人敬仰。作为后辈,他感到无比自豪。

陈长文:当时,我去给姥爷扫墓,在烈士陵园买花篮的时候,有人跟我说,你的姥爷在这里受万人敬仰,逢年过节都有很多人去祭拜他。

陈辉烈士的养女吴雪明老人仰望继父的塑像,不禁老泪纵横

70多年的岁月,没有隔断人们对英烈的思念。当得知烈士的后人希望英雄能够魂归故里时,湖南、河北两地人民的心因为陈辉烈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16年烈士纪念日前夕,涿州市人武部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发起了一场以“勿忘先烈,感恩时代——冀湘两地联手送抗战英雄陈辉烈士英灵回故乡”为主题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在十多万热心网友的支持下,从河北曲阳为英雄的家乡订做了一尊陈辉烈士的雕像。

烈士后人在烈士雕像前合影

2016年9月26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区委、区政府以最高的规格,迎接烈士英灵的归来,并将永安路和大湖路交汇处的一座城市公园命名为陈辉公园,在市区寸土寸金的地方,为这位常德人民的好儿子留出一块纪念之地。如今,英雄的雕像矗立在家乡的土地上,成为激励后人的一座精神丰碑,而英雄的诗篇,也在家乡人民中广为传颂。

2021年9月29日,常德市鼎城区举行《十月的歌》开播仪式

在陈辉家乡的大桥村小学,不仅建起了陈辉事迹的展室,还把讲述陈辉的英雄故事,作为每年入校新生的必学课。虽然与这位从未谋面的英雄前辈有着80多年的年龄差,但在孩子们心中,这位家乡的英雄就是他们心中最闪亮的明星。

烈士的亲属代表接受少先队员献花

今年9月,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前夕,鼎城区推出了反映陈辉英雄事迹的5集广播剧《十月的歌》。这台广播剧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备、录制和精心打磨,剧中陈辉的演播者、鼎城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张宇泽说,在参与排练的过程中,自己既学习英雄的事迹,也被英雄的事迹所感染。

张宇泽:陈辉烈士牺牲的时候,年龄与我相仿,只有二十四五岁。他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我们恰逢祖国繁荣昌盛的时期,这种对比很强烈。能够有幸在广播剧中演绎陈辉烈士,让我更加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奉献,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每年清明和烈士纪念日,当地群众和少先队员都要到烈士雕像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常德,素有英雄之城的称谓。如今,为了民族解放、浴血抗战的陈辉烈士,已经成为这座英雄之城的一张闪亮的精神名片。往昔的峥嵘岁月和为国牺牲的英雄儿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淡忘,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英雄故事代代相传,英烈精神生生不息。

杨斌: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对我们的一次精神洗礼;每一次对红色故事的追忆,都是对党的信念的传承。只有崇尚英烈精神,才能够激励我们的下一代把英烈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的陈辉公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门)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