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佳作

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中行私人银行举办“木版水印”手作沙龙

来源:晶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0-2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更好地体会其中的风采和意蕴并传承发扬,近日,深圳中行举行私人银行“中银私享荟”客户活动,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并邀请到杭州十竹斋艺术馆的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老师,现场讲解木版水印画的知识和精妙,手把手教授制作技艺,让观众切身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具匠心。

参加活动的客户观摩“木版水印”作品。

掀起“非遗”神秘面纱 读懂“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

木版水印,顾名思义一是用木版,二是用水调和颜料,而不是油质。这项技艺源于早在隋代便得到广泛应用的雕版印刷。长期以来,人们运用这项技艺印制一些带有画家画样的诗笺与信笺供文人雅士案头清赏。例如,鲁迅和郑振铎在1933年与南纸店合作印制的《北平笺谱》,以及从1934年起,历时七年之久印制的《十竹斋笺谱》。

据介绍,木版水印常被看作是古代独一无二的印刷术,字与画共同复印出了一幅相似的生活场景。其实,木版水印是现代人的一种通俗叫法,“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才是其专业学名,在继承了明代胡正言发明的饾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这种技术根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版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完成一件好的木版水印作品,一块木版只能使用两百次左右。

魏立中老师现场教授“木版水印”的创作技艺。

木版水印的每一道工序都全凭手上功夫,所有技艺传承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代口传身授。历史的变迁并没有让木版水印失去原有的光泽,恰恰相反,代代的传承增加了木版水印的神秘性。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与传承,深圳中行一直有着自己的实践,正如此次深圳中行“中银私享荟”诚邀前来呈现客户面前的十竹斋,是目前杭州唯一的木版水印印刷工坊,其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历史上,杭州城最多的时候有二三十家这样的印刷机构聚集在如今河坊街的位置。

体验传统技艺 手作“木版水印”领略“非遗”魅力

在此次深圳中行举办的木版水印手作沙龙活动中,魏立中老师带来了他的数十幅精美作品,现场带领大家一一观摩,并对每一幅作品深入讲解,从画作最初创作的历史背景、原作人的内心世界到后期木版水印的创作过程,以及每幅画作的亮点所在及独到之处都作了一一介绍和分享,让每一位前来参加活动的深圳中行私人银行客户领略“非遗”魅力。

在对木版水印画作工艺现场手作体验环节中,魏立中老师介绍,木版水印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有勾(分版)、刻(制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艺程序和刻、剃、掸、描等特殊技巧,它以笔、刀、刷子、靶子、国画颜料、水等材料为基础木版水印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对操作者的手艺要求很高,在原作可望不可及的情况下,让作品展现原作的笔墨韵味和“画性”。

“木版水印”手作现场。

在场的观众津津有味地聆听魏立中老师的讲述,并纷纷投入木版水印画的手作之中,尽管大家对此项画作工艺略显陌生,但是每个人都热情满满,颇具耐心。在魏立中老师手把手的细心指导下,所有人在专注愉悦的过程中完成各项工艺程序,并最终完成了各自心仪的木版水印成品。

“持刀如笔,设色如画,第一次亲身感受木版水印的创作过程,对这项‘非遗’技艺由衷地钦佩和赞赏”,成功完成此次手作的杨女士说道。前来参加沙龙的贵宾们纷纷为此次深圳中行“中银私享荟”举办这么有意义的“非遗”手作称道和点赞。

活动内容丰富多元 尊享私行服务 彰显卓越品质

记者了解到,诸如“非遗”手作的活动只是深圳中行众多私人银行客户活动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由中国银行精心打造的“中银私享荟”私人银行活动平台,陆续开展了涵盖医疗健康、体育运动、艺术品鉴、慈善公益和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主题活动。

今年以来,深圳中行秉承“以客为尊”的理念,在提供全方位私人银行金融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子女教育、艺术鉴赏、健康关怀等多方面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就在不久前,深圳中行针对青年职场举办“中银私享荟——别Young暑期实习计划”;鼓励青少年发挥特长,感受主持魅力,举办“中银私享荟——未来主播”暑期夏令营,此外还举办名医面对面、法律和税务沙龙等活动。

深圳中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冼旭昭表示,作为中国银行为私人银行客户打造的一个交流平台,“中银私享荟”一直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尊享服务,此次“中银私享荟”举办的木版水印主题沙龙,通过与艺术家面对面,用心感受艺术的魅力,并通过搭建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为大家带来更多姿多彩的资源及体验。

未来,“中银私享荟”将一如既往地举办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在为广大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丰富广大市民的美好生活。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