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Facebook改名Meta 但扎克伯格依然没有改变

来源: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0-29

腾讯新闻 纪振宇 10月28日发自硅谷

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要改名,成为了一场事先张扬的闹剧。早在一周前,有媒体就爆料称,Facebook计划改名,一时间,网络上无数的戏谑调侃蜂拥而至,Facebook改名一度被网友玩坏了,直到10月28日,当扎克伯格公布出“Meta”这个让人并不意外的名字时,这一切才尘埃落定。

Facebook全心押注元宇宙概念,已经在过去几个月中尽人皆知,在10月28日的Facebook Connect大会上,扎克伯格又重新强调了一遍Facebook全力推动元宇宙的决心,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示,并没有新鲜的内容,扎克伯格全程卖力地鼓吹元宇宙,更像是一场个人秀。

与此同时,是Facebook所面临的空前的外部压力:前员工向美国国会提交大量内部文件,直指Facebook在明知平台上内容有害而坐视不管,Facebook的公众形象近年来跌至谷底,在苹果最新隐私政策变更后,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不让应用接触到自己的个人数据,让Facebook这样依赖数据进行广告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束手无策。

元宇宙似乎是扎克伯格寻求的一个突破口,仿佛他将平台上的数十亿用户带入那个他试图营造的虚拟或虚拟与现实所结合的新世界,一切眼前对他的不利都将烟消云散,但问题的核心是:扎克伯格还是那个扎克伯格,只要他没变,一切都还没变,正如那位Facebook的前员工、“吹哨人” Frances Hagen所说,扎克伯格才是这一切的核心。

苹果隐私政策变更倒逼Facebook加速推进元宇宙

最近几个月,元宇宙概念成为了社交巨头Facebook的掌门人扎克伯格时刻挂在嘴边的词汇,这家社交巨头为何如此急迫推动这一新概念,故事要从另一家科技巨头说起。

今年4月,苹果最新移动终端系统Ios 14正式发布,此次更新最受人瞩目的,便是新增了隐私控制功能,简而言之,就是每一个ios用户,都能够自主控制ios上所有应用对自己隐私数据的获取程度。

这一更新对于Facebook等依赖于广告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坏消息,因为Facebook等依赖于获取用户数据,来更加精准地进行广告投放以及效果评估,Facebook千亿美元规模的广告业务,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这一套逻辑之上,一旦这一环节的上游,即用户数据获取收到影响,无疑将对Facebook的广告业务带来显著负面影响。

第三季度的财报已经明显地反映了这一隐私政策的变更对包括Facebook在内的以数字广告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公司业绩的影响。

社交平台Snap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上周四,这家公司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尽管收入同比增长57%,但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和自己给出的前瞻指引,Snap称,预计在第四季度中,收入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而造成这些负面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苹果的隐私政策变更。

话音刚落,Snap股价随即在盘后暴跌超过20%,同时受影响的还有Facebook、Twitter和谷歌,这些从事数字广告业务的科技公司股价都普遍遭遇下跌。

社交巨头Facebook第三季度的业绩同样受到显著影响,该季度Facebook实现290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35%,但这一收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96亿美元,同时35%的同比增速也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的季度收入增速水平,也远低于今年上半年高达52%的增速。

Facebook预计,在第四季度中,收入在315亿至340亿美元之间,并再次强调了苹果隐私政策的变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苹果新隐私政策伴随着Ios 14在今年4月份推出,旨在保护每一个iPhone 用户的隐私,将隐私管理权交到每一个用户自己的手中,要求Ios上的所有应用在追踪用户数据之前,征求用户的同意,这一政策变更让许多依赖于追踪用户数据进行广告精准投放的数字广告业务商遭受冲击,他们更难获得相关衡量和测试广告效果的数据。

根据移动应用分析服务公司Flurry的相关数据显示,该隐私控制功能推出后,美国用户仅有16%同意应用追踪自己的数据。

“苹果隐私政策变更”,如同一把高悬在头顶的利剑,对包括Facebook在内的众多从事数字广告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形成巨大威胁。

由于苹果隐私政策的变更而苦不堪言的,还有众多依赖于Facebook广告的中小商户,他们获取用户的成本变得更加高昂。例如一家名为Plum Deluxe的茶叶饮品品牌,过去为获取每个新用户而投放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广告费用平均为27美元,如今这一价格涨到了270美元。

另有一家从事怀孕和生育能力测试的初创公司过去每个月在Facebook平台上投放广告费用约为5万至10万美元,如今这一投放费用几乎翻了3倍。

广告成本的上升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不让应用追踪自己的数据,导致能够被收集的用户数据变少,从供需平衡角度来看,供应变少,价格自然变得更高。

尽管苹果隐私政策变更打着的旗号是:保护用户隐私,将隐私管理权真正交还到用户的手上,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有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自苹果推出隐私政策变更以来,Facebook数字广告的份额在缩小,同时苹果搜索广告的份额在明显扩大,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称,苹果应用58%的下载量是由苹果自己的广告业务所触发的,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7%。

结合以上这些信息,也就不难理解Facebook为何近期大力推广所谓的元宇宙概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无疑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在这一阶段,依赖于这些平台的Facebook,尽管业务蒸蒸日上,但依然受制于人,此次苹果隐私政策的变更就是这样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此,Facebook下定决心要自己建立下一代计算平台,而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元宇宙便是Facebook所主张的下一代的平台,在第三季度的财报发布期间,Facebook便高调宣布今年内就要在元宇宙业务方面投入100亿美元,并且在未来几年进行更多的投入。

对于Facebook来说,实际上对于所谓元宇宙的业务布局,早在收购虚拟现实公司Oculus公司时,就已初见端倪,扎克伯格也在过去就已经强调过他所认为的互联网社交的未来形式,是不仅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而是要让所有人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体验感,但随着苹果隐私政策的变更、外界舆论环境的压力等因素,使得这样的目标对于Facebook来说,显得更加的紧迫。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这一次全情押注元宇宙,不亚于当时从PC时代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决心和魄力,而这一次,扎克伯格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和挑战,显然要比上一次大得多。

Facebook前员工成为“吹哨人”提供大量内部信息

在Facebook宣布改名的同时,新一轮危机正在愈演愈烈,一位曾经担任Facebook产品经理的前员工此前将大量内部文件提交给媒体,并接受CBS 60分钟访谈节目的采访,直至Facebook在平台上的一些不当做法,包括将过激、宣扬暴力和仇恨的言论给予给高的推荐优先级、明知平台一些内容对青少年造成伤害而不进行纠正、给予名人以更多的优先权利而非对外宣称的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

这位名为Frances Haugen的前员工,称自己是由于“受到良心的谴责”而选择公开举报,5日她接受了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质询,尽管这场听证会对外的标题是“保护儿童在线”,但实际上议员们就更广泛的话题询问了Haugen,这些话题包括Facebook如何加剧了平台上的危险言论并最终导致了今年1月6日发生的国会暴乱事件、平台上关于疫苗和新冠病毒的错误信息如何得到广泛传播、虚假信息如何造成埃塞俄比亚和缅甸的暴力事件等。

对于以上这些问询,Haugen都做了更为详尽的回答,她表示,Facebook内部高管所掌握的信息比这些要多的多。

她呼吁应该要求Facebook的推荐机制进一步透明化,她指出,目前Facebook的推荐机制是基于有多少点赞、转发和评论,但这些信息往往是虚假、分裂和有煽动性的言论。她认为,Facebook在识别与新冠疫苗有关的信息方面,过度依赖于科技工具手段。她表示,Facebook内部也承认,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顶多能够识别出10%-20%的有害内容。

对于应该让Facebook承担相应责任方面,目前国会议员基本达成了共识,他们正在以Haugen所提供的证据和证词,研究制定如何监管Facebook及其他科技公司的进一步措施。

为何Facebook历次危机过后总能安然无恙

这样的危机对于Facebook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Facebook面临的大小麻烦不断,从2018年“剑桥分析”事件,到2020年广告商集体抵制,再到面临旗下业务分拆,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国会听证会等,Facebook似乎总是站在风口浪尖,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其业务持续蒸蒸日上,用户量不断增加,股价节节攀升,在过去5年中,Facebook股价上涨了近3倍,其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身价目前也超过了1200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上常年居高不下。

为何在每次危机过后,Facebook依然能够安然无恙?终极原因是,这家社交平台已经太大了,大到即便是许多人憎恶它、反感它,却依然无法忽略它,截至今年第二季度,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近30亿,日活跃用户也达到近20亿的惊人数字,当Facebook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无处不在的时候,其对广告主的价值毋庸置疑。

例如在2020年年中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告主抵制事件,当时许多Facebook的广告主用从平台上撤出广告的方式表达了对Facebook在处理平台上仇恨和宣扬暴力言论不利的不满,然而最终这场所谓的抵制活动,并没有对Facebook的业绩伤及丝毫。

投行Jefferies分析师Brent Thill称,这不会对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任何影响,Facebook有800多万广告主,相比而言,抵制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更何况,这次所谓的抵制活动,进行的时间也仅仅持续了1个月,更像是一场公关作秀式的表姿态,这些广告主实际表达出的意思是“尽管我不赞同Facebook的所作所为,但还没有严重到要伤害我自己业务的地步。”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Facebook的广告业务并不依赖于几个大的头部广告商,按照2019年的数据,Facebook前100大广告主贡献的广告收入为42亿美元,仅占到当年平台广告总收入的6%,大部分的广告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在历次抵制活动中,中小企业并没有多少的参与度,这也是为何广告主抵制Facebook活动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之一。

这一次有什么不同?

尽管之前数次Facebook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危机后,总能安然无恙,而这一次面临的问题似乎和之前也没有太大差别,例如对平台上的极端、仇恨和煽动性言论坐视不管等,但这一次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一次由Facebook内部员工举报,且有多达数千页的大量内部文件资料被披露,这也让Facebook内部对待一些不当做法的态度和做法,首次得以让外界知晓。

此次危机对Facebook最重的一记实锤在于:Facebook内部曾针对平台上的青少年用户进行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上的内容确实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女性产生负面影响,但Facebook在得出这一结论的情况下,却选择了不做出任何改变,放任情况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美国国会两党对于应加强对Facebook及科技公司的监管态度方面空前的一致,这在首次Facebook“吹哨人”听证会上就能看出端倪,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议员,对于应采取措施制止Facebook滥用平台权力几乎毫无争议。

马萨诸塞州参议员Edward J. Markey在听证会上表示:“这是我留给马克 扎克伯格的话:你侵犯我们隐私、推动有毒内容和将儿童和少年作为猎物的时代要终结了。”

这场听证会的主持人,康涅狄格州参议员Richard Blumenthal表示,Facebook就像一个黑盒子,而马克 扎克伯格就是背后算法的主要设计者。

除了将内部文件提交给国会议员和媒体外,Haugen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至少5个州的总检察官提交了上述内部文件,未来包括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都可能开启针对Facebook的进一步调查,这些调查将涉及到Facebook是否向用户、公众以及投资者做出了有误导性的陈述。

国会议员再一次敦促作为Facebook的最终负责人,扎克伯格需要再一次出席国会听证会,就此次事件接受质询。

除了在听证会上提供相应证据和证词以外,Haugen对于如何加强对Facebook的监管也给出了具体建议,例如要求Facebook等科技公司向外部研究人员开放他们的算法推荐系统,以让外界更好地研究了解平台上的仇恨言论和有害内容如何影响用户,同时,她还提出,Facebook应该将目前基于兴趣和热度的推荐算法,改回到最初简单按照时间线顺序排列动态。

与过往数次危机最大的不同是,这一次可能真正会让扎克伯格本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非仅仅是Facebook这家公司。扎克伯格对于这些指责,依然选择了强硬的姿态,称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抹黑Facebook的行动。

扎克伯格所设想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元宇宙,承载着他对于未来社交形式的构想,仿佛成为了他逃避现在这一切的避风港,他选择用押注一个全新领域的方式,来逃避正视平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改变的责任。

热点关注
推荐
热门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