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关持续发力提高口岸物流运作效率
广东海关持续发力提高口岸物流运作效率
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获悉,今年以来,广东省内海关会同各有关单位在口岸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发力,大大提高了口岸物流运作效率。据统计,10月广东海运方式进口整体通关时间28.35小时,出口1.56小时,为进一步提升广东跨境贸易便利化再添助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0月份,美国加州长滩港和洛杉矶港一度有近百艘集装箱船无法停靠码头卸货。而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准班率数据,10月底亚洲—美西航线上洛杉矶港的准班率为0,长滩港准班率也仅为14.29%。受欧美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海运费用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反映货物压港、交货延迟、资金无法回笼造成的经营困难已远超预期。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等日本三大海运公司近日表示,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集装箱不足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运费将可能继续上涨。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刘红介绍,针对海运“一箱难求”、物流时效低、运力不足等困难,广东省内海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精准服务企业需求,从海运物流各环节堵点难点入手,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畅通血脉经络。
据了解,为解决广东出口企业所需的航运集装箱不足问题,广东省内海关为新造集装箱量身定制了监管方案,积极帮扶企业破解“一箱难求”梗阻。海关将原来传统的集装箱运抵申报,优化为企业先申报,集装箱放行后到买方指定地点装货、与货物一同出境的模式,解决企业产品快速交付、配货出口等问题,实现“出厂即入场、出场即放行”。海关为企业提供预约通关服务,以“现场监管+视频监控”实现新造集装箱出口“随到随验”,压缩查验通关各环节时效,加快释放新造集装箱产能。据统计,今年1—10月广东省内海关共监管新造出口集装箱70万个自然箱,同比增长182%。在海关支持下,全球最大的干货集装箱专业生产企业“南方中集”生产的空箱能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查验,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企业今年以来新造集装箱数量和货值,分别增加了2.5倍和5倍以上。
同时,海关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海运物流时效,包括配合各船公司及时调整目的港转至内河二线港口装卸,支持增加中转驳船、出口企业包船、开通远洋直航航线等措施,增加国际海运物流运力。遵循企业意愿加快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实现货物运抵后快速提离,结合企业进出口计划,叠加“直提直装”等改革试点,开辟绿色通道,办理预约通关,提升报关单24小时放行率及船舶检查检疫效率,为企业持续压缩通关时间。优化集装箱空箱监管,主动对接港口和航运企业加强空箱调拨,优化空箱布控、检查和非侵入式先期机检,提升空箱周转率。此外,海关还积极推动整合口岸物流要素,支持自动化码头建设,鼓励企业一体化运用码头泊位和内外堆场,提升海运口岸物流运作效率。据悉,深圳妈湾智慧港、南沙四期等融合了5G技术的智能化码头即将建成。
针对因海运码头拥堵导致加工贸易企业货物压港的难题,海关指导企业通过“厂外设仓”保税政策增加保税货物存放场所,缓解仓储压力。通过应用“互联网+海关”平台优化相关业务办理流程,在线即审即批,企业足不出户1个工作日以内就可办理完成“厂外设仓”相关手续。海关还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强对“厂外设仓”业务事中事后监管。如黄埔海关今年以来已为东莞地区35家出口企业办理“厂外设仓”手续,增加仓储面积超过59.9万平方米,有效缓解企业库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