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遥》
作为“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参演剧目,由西安话剧院创排的原创话剧《路遥》将于今明两晚在上海首演于上音歌剧院。该剧曾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原创话剧《路遥》海报
“这是一部充满陕北生活气息,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传记式的话剧作品。”西安话剧院院长、《路遥》制作人任雪迎说。
作品以多重空间的交错展示,将路遥的创作境界和人生境界融合为一体,让文学人物和戏剧人物相互照应。
话剧《路遥》剧照
第一次见面,地上铺满了烟头
编剧唐栋至今记得第一次见路遥时的情景——从陕西作协大门走进去,约20米,一间光线昏暗的老旧平房,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路遥猫着腰背对门口,正在往取暖用的炉子里添煤,他可能给呛着了,不停地咳嗽。
路遥(右)与唐栋初次见面合影
交情从相互递烟开始,唐栋记得:
他(路遥)抽烟很用力,几口就吸完一支,然后把烟头往地上一丢。借着渐渐明亮起来的光线,才发现地上竟然铺了厚厚一层烟头。他见我惊讶的样子,说:‘这砖地,潮,老鼠还爱打洞;烟能防潮,老鼠也怕这味道。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图个方便,弄个烟灰缸,几下子就塞满了,不停地去倒,麻烦。
当时,路遥的书桌上堆积如山,还有些许书稿,应该就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平凡的世界》手稿
同样都是创作者,唐栋心里明白,这些解释貌似合理,但真正的原因,就是他把这些烟头当成了创作中的压力或者动力。
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每天看着它、踩着它、眼见它一点点增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只有苦行僧般写作的人才能体味。
话剧《路遥》剧照
知道唐栋当时在新疆部队工作,那日分别时,路遥与他相约要去新疆走一走。没想到,相约的人没有等来,却等来噩耗。
1992年11月17日,
42岁的路遥英年早逝。
想到那个在陕北的黄土地里生长起来的山一般的躯体轰然倒了下去,正在写一部中篇小说的唐栋默默放下笔,走到黄河边上,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坐下,点上香烟。
话剧《路遥》剧照
我抽一支,给路遥一支,直到我随身带的半包烟抽完,我面前的石头了摆了六支烟……
多少年过去,突然发现其实很少真正认识他
多年过去,尽管对路遥怀念如初,但唐栋从未想过要写一部关于路遥的话剧,直到接下西安话剧院的邀约。唐栋重新阅读了路遥的几部主要作品,大量有关他的研究资料以及传记、回忆录。
唐栋采访路遥故交曹谷溪
路遥和曹谷溪旧照
我吃惊地发现,我并没有真正认识路遥。如同一棵树,我只看到了阳光下茂盛的树冠,而没有看到扎进深土里的树根,那树根从坚硬潮湿的地底支撑着往上生长的挺拔躯体,以疼痛的扭曲之身顽强地往地面上的光明之处输送着生命的养分。
唐栋和主创一同走进陕北,走进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路遥出生的窑洞,走进延川县郭家沟村路遥的养父母家,走进路遥寒窗四年的延安大学,走进路遥文学纪念馆,还走到路遥当年的玩伴、同学们中间,听那些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述他们眼中的路遥……
剧组采风过程
作家是时代的眼睛,
他们身上必然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和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精神特质。
唐栋说:
路遥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如何在作品中,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动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平凡的劳动,从事这种劳动不仅要有坚定的文学信仰,还要有正气和骨气。
写路遥,就要将他的生活轨迹、创作轨迹、精神轨迹与时代轨迹扭结在一起,塑造出一个鲜活的路遥来。因为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有他那黄河纤夫般溯流而上、不畏艰难、坚守信念、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