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为什么你的琴行学生流失率很高?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学琴“太辛苦太枯燥”

来源:琴行经营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1-06

开琴行的校长老师们,应该会经常遇到很多琴童家长抱怨:“我们让孩子选择学习钢琴,主要是想让他们感到快乐,但是现在不但不快乐,而且很痛苦,这样学习钢琴还有意义吗?”

“孩子学琴那么久了,怎么还是没见长进啊。是不是老师不好啊,是不是你们琴行骗钱啊。”有的琴行工作人员遇到这情况一次两次还能忍,三次四次就慌了。

其实这现象很正常,每个琴行都遇到过。先不讨论家长的问题,大部分琴行的钢琴课,还是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上课枯燥。

典型特征为:乐理听不懂,乐曲没意思,师生沟通少。不用多,两节课下去,孩子没耐心了。模式死板。学生来了老师来,你说他听,你弹他弹,对的夸,错的批评,下课留作业。

这应该是大部分人所疑惑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难题,看到很多人为此绞尽脑汁甚至产生怀疑态度。

当然,家长们的初衷是没有错误的,让孩子们快乐是成年人的愿望,谈到快乐,首先作为经历过人生磨练的家长试问一下自己,什么是快乐?一句幽默的玩笑带来的笑声?还是一部喜剧带来的欢乐?还是由内心散发的成就感与愉悦感?想必很多人会觉得最后一点是正确的,但也有人会怀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想那么多?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孩子的思维尽管单纯,但他们的想法并不简单,有着和成年人一样的触感、想法。

我们知道,大部分琴行的钢琴教学,主要是还是传统的一对一模式,如果碰上技术强经验丰富的老师和爱音乐有灵性肯吃苦的学生,那自然效果没得说;但放眼望去,事实明摆完全不同。这样的钢琴课,教出来的,也多半是不爱练琴、不会识谱、弹琴死板的学生。再加上许多孩子缺乏基本功的训练,效果自然差强人意。虽然家长懂钢琴、懂音乐教育的不多,抱怨自然在所难免。

李云迪说过:如果练琴不讲究方法,只堆积时间,练再多都没用。钢琴学习,尤其对于儿童,最重要的便是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学琴路上,面对任何曲目都能得心应手,面对任何考试和演出都能正常发挥。

那么,到底有没有解决这种琴童学琴很枯燥的大难题呢?其实很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也做过深入研究,并开发出了一些趣味教学法,如游戏动画教学法,对一些音乐启蒙类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也有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大师,总结出了一套专门针对琴童练琴的教学方法,如以“一对一”+集体课的形式,帮助琴童扎实基本功。每节课设置为:70分钟的基本功练习和20分钟的钢琴交响乐的练习。在前70分钟基本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会针对琴童在练琴时出现的手指塌陷、手部僵硬、坐姿不对等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与指导。后20分钟以趣味性的钢琴交响乐的曲目练习,根据孩子的喜好和兴趣,编排出适合孩子心理的钢琴交响乐曲,让每个孩子负责不同声部,相互合作,相互磨合,在乐团的氛围中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乐感能力,演奏能力,把每节课在最后都推向了孩子们练琴学琴的高潮,课后,孩子们回到家都积极的准备下堂集体课的内容,并很愿意在家人面前表现。

总之

学琴之路很漫长,也很辛苦,除了需要琴童有兴趣学琴练琴外,更重要的还是父母的坚持,如果父母不坚持,不愿意花时间陪伴、陪送教导,再好的教学法也是白搭。但是,作为开琴行的教育机构,必须秉承初心,教育好在你琴行的每位琴童。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