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民生

最高法:减刑假释案件过于依赖机关材料,存在徇私舞弊等现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2-08

南都讯见习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针对减刑、假释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徇私舞弊、司法不廉等现象,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召开了记者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介绍了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减刑、假释案件过于依赖刑罚执行机关报请的材料等原因,导致有的案件存在徇私舞弊、司法不廉等现象。

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罗智勇在会上介绍,今年开展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将违规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作为六大顽瘴痼疾之一予以集中整治,要求在排查纠正违规违法案件的同时,立足于建章立制,严格规范司法权的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罗智勇进一步介绍称,在这次整治过程中,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为:减刑、假释案件过于依赖刑罚执行机关报请的材料,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少案件审理流于形式,监督缺乏有效手段,导致有的案件关键事实未能查清,矛盾和疑点被放过,甚至一些虚假证据得以蒙混过关,个别案件还引发了负面舆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对此,罗智勇表示,《意见》的出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顽瘴痼疾排查整治的成果运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出实招、施实策、求实效,进一步严格规范减刑、假释工作。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