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女孩高喊:打倒日军帝国主义,凶残日军把她按在坦克履带下
1936年11月3日,在北平朝阳门,一个11岁的小女孩,遇到了演习回来的驻屯日军,她面对日军,站在路边高喊:“打倒日军帝国主义!”
与小女孩同行的哥哥,担心这会惹恼日军,抓住妹妹手就跑。可是凶残的日军,怎么会轻易让他们跑掉呢?抓回了小女孩,不顾她拼命挣扎,把她按在在了坦克的履带下面……
这是当年报纸记录真实一幕。
原来,1936年10月,日寇中国驻屯军在北平举行秋季大演习,试图炫耀武力,以此威胁华北军民。日军在北平市内,以民房、公共建筑以及大量平民作为假想敌进行演习,从朝阳门到东交民巷的街道被日军坦克碾得乱七八糟,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到了11月3日这天,演习驻屯日军进入朝阳门时,当地有一个姓朱的女孩,年纪才11岁,碰巧她和他的哥哥也从那里经过,看见日军耀武扬成的情形,愤慨得很,她勇敢而又沉痛地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她的哥哥听了,恐怕惹出祸来,想连忙带着她跑开。
可是凶残的日本兵,竟将这个11岁的女孩,从她哥哥手中抢去,丢在坦克车的履带下面,将她压成了肉泥!
路旁的人,看到这残酷的情景,虽然是暂时的饮恨吞声,但是会激起更多人走向抗日的战场!
当年,很多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认识到日军凶残的本性,有的还怀有侥幸心理,甚至有的老乡端着面、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站在路边迎接日军,可是他们等来的只是敌人的刺刀和子弹。
冀中平原地区离北平城比较近,有许多学生在北平求学,日军的这些残暴行径,很传到了冀中百姓耳中,田间河边、井台炕头,许多场合都成了他们传递消息的地方。
冀中的父老乡亲,或许不知道坦克为何物,但他们一定知道一个孩子从小长到11岁,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或许没到过北平城,但他们一定懂得,大块的石头从城墙上丢下来,是会死人的。
田间炕头的宣传,很容易地被群众所接受。所以冀西群众非常痛恨日本,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宁死不当亡国奴。
也有一些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汉奸,忘记了根本,汉奸的行为更加可恨。
1935年12月16日,参加北平学生运动的同学们,游行时被挡在城门之外,只能以血肉之躯撞开城门。而城墙上的军警则向城下的学生们扔下了大块的卵石和砖瓦。
冀中百姓的仁义
冀中的老百姓,时刻不忘日军带来的仇恨,但是始终能够认真地执行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
1942年6月的一天早晨,冀中的游击队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马甫村的村南庄稼地里抓住了一个日本兵,虽然冀中地区刚刚经历了日军“五一大扫荡”残暴对待,但是老乡们仍能自觉地执行俘虏政策。
根据地的军民,很多人都去看了,屋里院里都是人,男女老少都有。
这个日本兵用被单围着,只露着个头、闭着眼睛,时不时睁开看看。
有愤怒的老乡叫着:“打死他!”
游击队员说:“我们要优待俘虏,要教育他,感化他,争取他。”
日本兵听后没有任何表示,可能是他听不懂中国话。
有一名男青年给日本兵拿来毛巾让他擦脸,他没动;一名妇女给他端来一碗水,他不喝;一位中年人给他端来一碗饭、他也不吃。
这时,一位老人从碗里拨出一点饭,让那日本兵看着,自己先吃了一口饭。
那个日本兵终于明白了老乡意思,他先喝了水,又开始吃饭了。
围观的老乡们都笑了,那个日本兵也笑了,他动了动,说了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日本话。
后来,这个日本兵被中国人“感化”了,参加了反战同盟。
当时的华北民众抗日热情非常高,能自觉参加对日斗争,也能很好地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
用当地百姓的话说,“冀中的老百姓,仁义啊!”
下一:恺撒大帝死因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