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龙怡青未了)
《山水淘趣》
(龙怡青未了)
周政
不可能有比这更加令人心动的景象了。
我说,不可能有,不可能再有了。不可能再遇到如此广阔、深远、壮丽、温馨的“木”的远动。那浅浅的涟漪,圆润的波纹,生活在富有色彩的树木“年轮”中,与岁月交响!
不可能再体验到如此令人屏住呼吸、惊异得似乎痴呆的心情,剖开的“木体”,显示出一幅艺术大师难以完成的画面,那些“木”的纹路,如此鲜明,如此完整地美化着木的美,宣泄着生命的崇高。
这是强劲的跳跃!这是伟大的飞腾!这是我在龙口龙怡木业读到的生命之歌------龙怡青未了。这是永恒的律动!这是持久的雷鸣!这是我在龙怡木业感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生命与自然的对话!
在龙怡,你可读到人类的进化史;你可读到生命嬗变的分化论;你可读到智慧与文化结合的哲学史。使你的血液沸腾,使人的精神上升,进入排除物念的审美领域。这不是夸大之词,这是真的,因为龙怡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
在龙怡,你可感悟到人类拼搏自然的镜头,远古的东夷人走出树林营造家园。从而演奏了家的温馨,人的思恋。这些都不是故事,不是诗,更不是神话传说。因为龙怡是美的杰作,美的使者。
龙怡把美导向了历史的尖端。
在龙怡,你可读到人类历史的告言,那就是人与木的关系,“生命共同体”的关系。
时光银屏演播说,在很久以前,人类所生存的任何地方,寻找树林曾经十分容易的,只要迈开双腿沿着一条小溪或一道山谷走去,便可寻找到树林,然后在树林边同存共荣的岁月里,每个生命个体应该是有福的。而太多生命个体的福才构成了整个人类的福。木和人就成了共生共亡的伴侣。
我们可以简单地从汉语字库中找到依据:几百个汉字都用木来作偏旁。可见我们的祖先曾经十分钟情于“木”,这是因为人类的祖先是从树林走出来的,他们是把木作为自己的母体。
读龙怡这篇佳作,我不仅收获人类与木“生命共同体”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经于知道了“木”是如何在启发着一个民族或者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群;是如何在透彻而智慧着人们的灵魂,使人们交付爱心,为人间美好而努力不止。因此,关心人类的爱,是龙怡木业的主题,龙怡杰作的现实主义,在智慧的天地里,龙怡告诉世人,“木”对人类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富有生命的精灵,是一切澄明与灵动的诗意之所。我突然感悟:生命其实也是一棵树,有它的绿叶红花,有它的枝干根系,它既承受着风雨的洗礼,又倍受太阳的恩泽,由树变木,由木变成品的过程就是人生。
突然有一天,人类开始觉察到了,他们赖依生存的这个亲密的伙伴------树,生命已渐衰竭,大片的树林从地球母体上消失,大自然因失去树而荒凉悲怆。人类醒悟了,树林一旦失去,人类也将会随之灭亡。于是人类惊慌了,他们就提出了“拯救地球”行动。许多国家把保护森林列入法律,去善待树林,禁止伐树。人类也开始尝试从习惯了的木生活中走出来。但是,对于用惯了木、看惯了木美,把木作为生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人类,却又无法走出对木的眷恋。于是,人类都在围绕节省木材上作大文章,龙怡在用其它材料替代木的前题下,却又牢牢地抓住人类对木的情感,把木的美充分体现,留于世人一个更美的木。
龙怡人在“木”的革命中,以人为本,在“木”上动大手笔,绘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蓝图,推动了世界“木”的革命,为“木”注入了新的血液,澎湃着旺盛的生命。这种“木”的运动,不就是生命的远动吗?由龙怡“木”的革命,我想到:要使树林真正成为我们为之骄傲的树林,那么呵护它的唯有人类的文明。有了树林之美,才会有晴朗的蓝天,清碧们河流,翠绿的草原,黛玉的山峰、金色的麦田、蓝色的村庄、白色的城镇以及人类为“生命共同体”倾心吟唱的澄明歌谣。
我想,这该是龙怡人的心愿吧?我想:是的,是龙怡青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