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竞争不过就打压,印度政府计划出台政策,将中企踢出低端手机市场

来源:真知见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8-10

据彭博社消息,印度政府近日将出台新政策,限制中企在印销售价格低于1.2万卢比的手机。据悉,印方此举旨在将中国手机巨头挤出印度低端手机市场,扶持印度本地企业。此前印度政府多次对中企进行突击搜查,还以“偷税”为由处以罚款。

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印度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中国手机就占了四个名额,市场占有率累计达64.3%。另外,2022年前两个季度,价格低于1.2万卢比的智能手机占印度手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而中国企业就贡献了80%的出货量。

中国品牌在印度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而印度本土企业的日子就难过了,中企占据着低端市场,欧美企业占据着高端市场,印度本土企业被夹在中间。按照道理来,印度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本土企业,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但印度却将矛头指向了中企,希望通过打压中企,帮助印度本土企业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而且印方一面希望中企退出印度市场,一面又希望中企能够继续投资,出口印度的产品。印度未免太过异想天开,随着印度打压力度升级,中企也必定会重新考虑在印度投资。

自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就一直持续高涨。不时就有极端分子冒头,发起“去中国化”运动,煽动中印对立,要求印度人抵制中国商品。印度当地的媒体和专家学者也纷纷参与其中,公开挑唆民众删除手机里的中国应用。

印度政府虽然表面上指责这些行为,反对媒体煽动对立,但是却不断打压中企,激化两国矛盾。在国际上,挑起矛盾转移国内民众视线是很常见的事,在中印冲突中,印度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印度政府需要找一个“替罪羊”。

除了转移矛盾之外。印度也是在推行“自力更生”政策。早在2020年,印度总理莫迪就宣布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让印度成为“自力更生”的经济强国。之后,更是多次强调,要减少印度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发展本地化产业布局,完善供应链。

稍微看几个印度国内制造行业的数据,就能明白印度的敌意从何而来:中国制造的玩具占据印度90%的市场,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占据印度市场58%。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制造占据了印度的半壁江山。因此,印度要想实现自力更生,首先急着摆脱的就是中国的供应链。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优势越来越明显,依托于庞大的市场和人口红利,形成了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和集群优势。除了印度之外,中国在韩国、越南等国也具备供应商地位以及产品出口优势。随之而来的,一些大国对中国企业愈发忌惮,就比如美方牵头组建的“芯片四方同盟”,就是为了围堵中国芯片企业。

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国家虽然口头上叫嚣要限制中企发展,但他们也离不了中国的投资,依赖于中国庞大的出口市场。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与低端环节转移,国内产业向外迁移也带动了企业对外投资。

如果印度等国非要视中企为劲敌,一再使些小动作挤压中企在这些国家的生存环境,中企也完全可以重新选择投资地,相信中企也会给有诚意的国家这个机会。当初是印度政府希望借与中国合作发展印度经济,还特意推出政策吸引中企前往。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直言中国的资本是印度极为重视的外部资源,中国是印度学习的对象,并为此拒绝了日韩的合作请求。不能因为中方助力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就翻脸不认人,不好直接把中企赶出印度,就靠迂回打压限制中企发展。

如果印度秉持这种发展理念,那么印度政府的“印度制造”大国梦注定只会是梦。印度应该向中企学习发展理念,取长补短,而不是看到一味打压中企,以为缺少了竞争对手自己就会成为最强的,如此“井底之蛙”的想法实在可笑。希望印度能够明白,如果自身实力够强,任何人都挡不了你的路。

热点关注
推荐
热门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