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是找不到工作才干的?南开大学胡金牛教授的个人履历真的很敢写
大家最近都刷到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胡金牛教授的简历了吗?
(图源:微博@PETD亚洲善待导师组织)
小编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就是一整个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
这么“凡”的教授,是真实存在的嘛!!!
胡教授曾先后在 日本大阪大学、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开展 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研究。(好牛,哪来的大神!)
别多想,他说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主要是因为当时找不到工作"
他的研究领域之一是 奇异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高深吧,看不懂吧!)
别害怕,他说目前相关"实验比较少,可以随便忽悠"
在不明真相网友眼中高深、学术的原子核物理、天体物理等物理科研领域和学术名词,被南开大学胡金牛教授一通“分析”之后,变得无比可爱,让人哭笑不得。
这年头,这么实诚的教授真的不多了......
01
我,头衔一大堆,其实“啥也不是”
最近,南开大学物理教授胡金牛博士的“自嘲式”简历冲上热搜。
简历中“高端”的学术经历和“高深”的研究课题层出不穷,再加上刷不到底的科研成果和动辄“全球”“全国”字样的荣誉奖项,看上去就是一个妥妥的985高校教授,成就极多。
但看着看着,网友就发现不对劲了。
胡教授在个人简介中写道,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辗转多所世界顶尖高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原因竟然是“ 当时找不到工作” ;
在收录文章较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其实只是平平无奇的“ 水刊” ,算不上什么;说自己发表原子核领域的SCI论文属于夕阳学科,基本发不了Nature和Science;
从核物理期刊转战天体物理期刊,不过是因为“ 最近发现做天文的专家比做核物理的专家好忽悠一些” ......
网友
你要这么说,我可就这么信了啊
“ 被人强拉进去”的专业期刊审稿人,“ 随便报个名”就行的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主要是“ 被前辈大佬支持”的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等等。原来学术顶尖的人都这么幽默的么!
别着急,这才只是“个人简介”部分。更有趣的,还在后边。
01
研究方向
胡教授在南开大学官网上列出的研究方向共有六个,并且针对每一条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原子核结构中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胡教授标明“目前比较火”;,奇异原子核的基本性质,胡教授指出了忽悠的可能性:“实验比较少,可以随便忽悠”; 夸克结构对原子核性质的影响,他直言:“这个不好说”......
哎呀,现在火的一塌糊涂的“原子核结构中的机器学习”,确实是进行了一点儿研究,但不过都是为了生存而已啦~
胡教授坦诚的可爱,让“985物理学科博士后教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平易近人,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跟他相处,一起开心的徜徉在物理研究的海洋里。
胡教授: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02
学术成果
话不多说,先上图。
首先,对实验感兴趣的同学请注意!不用联系胡教授了。因为他从事的是理论物理研究;其次,对非原子核方向感兴趣的同学不要联系胡教授,因为他从事的是原子核结构研究;最后,只对推公式感兴趣的同学也勿扰,因为他从事的研究需要数值计算......
啊这.....学术方面的契合度讲完了,胡教授继续讲起了个人。
心理承受度较低的同学勿入,因为咱们胡教授是双子座,性格多变;特别聪明的同学也没戏了,因为教授称自己智商有限;事儿多的也勿扰,因为教授忙着呢。(头都要笑掉了)
最后,推销东西的人勿扰,因为胡教授话费有限。
小编都没什么好吐槽的了,胡教授也太可爱了吧!!
而且,有一说一,胡金牛教授竟然不是金牛座,双子座大军为他哐哐撞大墙~~
真想去胡教授办公室,“喝杯咖啡,聊聊人生!”
03
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板块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条是“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
胡金牛教授特意补充,“如果不相信,请google之”。(哈哈哈哈哈...)
本着求知、好学的精神,小编立刻在百度上找到了答案:
“ 2008年感动中国的特别奖授予给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好哎!我,PP小编,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鼓掌!
02
运气是成功者的谦辞
虽然胡金牛教授“自嘲”自己的履历和科研平平无奇,但我们要知道,这不过是成功的人在谦虚罢了。
他的科研成果和在物理研究上作出的贡献完全值得其获得的一切荣誉,并且值得学术界继续为他颁发其他荣誉,以嘉奖和鼓励科研人才为世界作出的贡献。
让我们拆解一下胡教授的求学路。
目前在南开大学任教授的胡金牛博士, 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物理学院。
南开大学是我国“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有着十分强劲的综合实力,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大牌云集的师资力量。其中,物理学更是南开大学的强势专业之一。能够在南开大学读本科的胡金牛教授实力可见一斑。
实力非凡的胡博士随时随地都在“玩梗”,在几句话的介绍自己求学经历时都要“抓紧时间开心”。(真的太可爱了!!)
胡博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就读于 日本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学是一所世界级的综合性高校,在日本当地一直保持着全国前五的水平,QS世界排名也在65名左右,十分优秀。更甚的是,大阪大学可以说是日本物理发展的基石,日本第一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就是来自大阪大学。
有网友在扒完胡教授的简历后就表示:
在大阪大学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后,胡金牛博士随即加入了大阪大学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物理研究所继续进行学术探索。
冷知识:“博士后”既不是学位,也不是学历。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
随后,胡博士“跳槽”去了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继续进行物理方面的研究。
知乎上曾有网友询问,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大概是个什么水平。不夸张的说,评论区无一差评,更有答主给出“是全日本最好的研究机构,没有之一”的答复。
由此可见,胡金牛博士的科研水平毋庸置疑,且得到了各类高级学府的肯定。
在日本短暂的停留后,胡教授回到了祖国。在2012-2014年间,胡金牛博士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进行博士后的继续钻研,之后到奔赴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在物理学院任副教授,就此踏上“辛勤园丁”的路。
一直到今年年初,2022年的1月,胡博士晋升正教授,继续徜徉在核物理和天体物理的海洋里。
细数胡金牛教授的简历,看似自嘲,但其实每一步都是努力得来的结果。
03
名校教授都这么幽默吗??
不止胡金牛教授可爱,他的同事一样可爱,甚至更可爱!
同样任职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的陈璟教授,也有一份“引人注目”的简历(南开大学教授们玩梗情况出现人传人现象?)。
不同于胡金牛教授在理论物理上的探索,陈璟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光学。
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的他,在个人介绍中说道:
在出国逛逛的同时“顺便”拿到了2个学士学位、2个硕士学位、1个博士学位的文凭。
好哦!!
陈璟教授把他在求学阶段苦苦钻研、不耻下问的过往概括成“漫长的青春期”,把他成为著名国际期刊审稿人的经历归功于“人品好”,在短短几行个人简介中融入了自己对于物理学科、对于成功的思考。
“教授肩负强国兴邦重担,科研任务繁忙。他应该拿不到诺奖,所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物理漂亮、数学简单的那种),但绝对不保证每个想法都正确。”
陈教授以调侃的语气概括了自己作为南开大学教授的工作,他还坦诚布公的表示:
他好实诚,学生好爱 。
类似的可爱教授,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爱华教授。
作为管理学教授的他,是北航项目管理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价值工程学会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PA中心副主任、北航公共管理系系主任等。他还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俄勒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作一年多合作研究。在牛津大学、洪堡大学做过短期学术访问。
又是一个“头衔满天飞”的学术大牛,而他却在个人简历中表示:
您真的很厉害,也是真的可以不这么实诚哦~
细品完这些教授的简历,看似自嘲,但文字背后的每一步都是努力走在求学路上换来的结果。
“运气好”“含金量不大”等等话语不过是成功者在自谦罢了,可怕的是,不努力的人却把这些话当真了。
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阿基米德在泡澡时看到水溢出从而发现了浮力;
斯宾塞研究微波时,发现裤子里的巧克力融化后,得到了微波的加热功能,从而发明出微波炉......
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因为纯纯的运气。是他们夜以继日的钻研和在相关领域内付出的勤劳和汗水,让他们得以成功,并且持续成功。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所有成功的背后85%是运气”,马云也说过“阿里巴巴成功是靠运气,并非勤奋。”
可不能忽视的是,雷军自己就是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生,1964年出生的马云在2008年才迎来淘宝的爆火。
用黑格尔的一句话送给屏幕前的你:
“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