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击败俄军,乌克兰请北约把自己当试验场,世上哪有这样的政府?
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哈夫里洛夫出席了一年一度的国防工业协会未来力量能力会议。他对外国军火商们表示:“如果你有创意,或者有什么武器在大规模生产前需要测试,就把它送到乌克兰来。只要在乌克兰战争中表现好,销售轻而易举。”这位副部长说,已经有一些外国公司已经在干这种事了,拿出来的样机包括反无人机系统、抗干扰系统,等等。
在实战中无风险地检验武器装备的性能,是任何军火研制单位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战争就是战争,无论哪一款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效果如何,代价都是鲜血和生命。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政府,都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领土之上。
而乌克兰的这位国防部副部长却奇葩到这种程度,竟然邀请外国军火商在自己的国土上做武器试验。不得不让人感叹,乌克兰人民是何其不幸,现今的这个乌克兰政府为乌克兰人民的利益着想过吗?
乌克兰战场确实正在验证很多武器装备的性能及其设计思想。比如在战争第一阶段发挥明显作用的标枪反坦克导弹。这个型号在研制之初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美国陆军选择了难度最大、投资最大的单兵携带的近程反坦克导弹研制方案,到底能不能满足实战要求,能够有效击毁苏联正在研制的第3代改进型主战坦克,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冷战结束后,标枪导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打击小股武装分子,价值8万美元的导弹只能打死一两个武装人员,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乌克兰战争却给标枪导弹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事实证明,标枪导弹对付重装坦克是有效的。
海马斯火箭炮也证实了信息化炮兵在现代陆战中的意义。乌克兰只拿到了10多辆海马斯,在北约的信息化指挥控制体系支持下,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战果。俄军的指挥部、弹药库和交通要道屡屡遭到海马斯的打击。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哈姆反辐射导弹,击毁了俄罗斯相当多的防空雷达系统,削弱了俄罗斯对天空的控制能力,也导致俄罗斯空天军在战争第二阶段后期,出动量大大下降。
除了这些型号,北约在乌克兰战场上得到有效验证的是指挥信息化系统C4ISR。这套系统对俄罗斯形成了单向的战场透明优势,让乌军能够组织反坦克小分队、炮兵、特种部队,甚至于航空兵,在统一的组织指挥下,对俄军实施有效反击。
当然,俄军也在扬长避短适应战场。比如,俄军坦克尽量不进入标枪导弹射程之内,离可疑目标5千米就停下来开炮。俄军还把很多重要目标放在离战线70千米之外,以避开海马斯的攻击。
战端一开,生灵涂炭,最悲惨的当然是乌克兰国土和乌克兰人民。北约的武器装备打得再漂亮,摧毁的也是乌克兰人的家园。而且俄罗斯军队吃的亏越大,报复和反击的力度就越大。随着伊朗无人机的到货以及俄罗斯部分动员的落地,俄军肯定会在信息化、远程精确打击方面取得改善和突破,必然要带来战场形势的逆转。
俄军几乎一定会用“打回去”的方式来向北约证明,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也是很厉害的,北约必定会拿出更多的武器装备送到乌克兰,乌克兰人民的家园就会变成双方的火力实验场,让北约的武器和俄罗斯的武器炸过来炸过去。这一切灾难所换来的,仅仅是乌克兰政府的几个头面人物能够去西方邀功请赏,这不是乌克兰国家和民族的悲哀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