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只因父母做对了这一件事!
4岁的孩子,可以做什么?跟在妈妈后面撒娇、爱吃甜食、还把绘本和玩具扔的到处都是。
直到我们看到一位别人家4岁的孩子——除了可以用母语和家人进行交流,还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阿拉伯语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
这位4岁的孩子,名叫Bella,出生在俄罗斯,父母在Bella2岁的时候,发现她对语言学习很有兴趣。
于是,帮她请了不同语言的家教,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Bella渐渐掌握了7门外语的基本对话内容。世界各地的无数观众,通过屏幕,看到了能说7门外语的Bella,惊为天人。
但是,当记者采访Bella父母的时候,她的母亲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我们也只是按照她的兴趣引导她学习罢了”。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兴趣,就是最好的天赋”。
那些优秀孩子的背后,大多站着一对懂教育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成长,就是尊重成长的自然法则,也是最为科学的“放养”。
等孩子长大
不要催孩子长大
清晨的电梯间,一位妈妈不停地数落孩子:“今天又起晚了,昨天让你早点睡,偏偏不听!”站在旁边的小姑娘,大概6、7岁的样子,低着头,两只手紧紧地抓着自己的衣角。
场面有点小尴尬。
电梯停在一楼,人们鱼贯而出,小姑娘好像被谁踩了一下,鞋带开了,一个趔趄没站稳,差点摔倒。
我离开电梯时,身后又传来那位妈妈的呵斥声:“你都多大了?连双鞋带都系不牢!”
一位作家写过:“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你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你6岁的手指。”
很多时候,很多家长是没有这份耐心的。她们恨不得自己7岁的孩子,能懂事,能听话,能没有任何麻烦地长大。
于是,家长习惯催孩子,希望他们快点睡觉、快点起床、快点做完作业,快点长大成人。
《儿童自然法则》这本书里提到:孩子本身的智力具备难以置信的强大可塑性,但心智发展要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中。
这种“催”孩子长大的教育,无形中打乱了孩子的成长秩序,伤害了孩子的自然成长法则,也打击了孩子自主成长的积极性。
法国儿童教育家塞利娜·阿尔瓦雷斯认为:想要支持孩子良好的成长,成年人应该全力关注自己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
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擅长用方法,避免用情绪。不然,孩子在受到质疑和压力时,就会本能地重新审视成长规则,认为只有尽快跟上父母的步伐,才是正确的。
很多孩子的天赋就是在不断的催促中,被淹没和消耗的。有效的教育,就是要科学的引导和智慧的辅助,可以等待孩子长大,而不是催促他们过早奔跑。
陪孩子游戏
不要禁孩子游戏
塞利娜·阿尔瓦雷斯曾是法国公立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她坚持主张推行基于认知神经学科基础上的教育法。
塞利娜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学习和爱的能力,孩子只要和外界正常的接触,就能汲取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养分。
如果家长不了解这些,非要强加给孩子自己对于教育的认知,那么就会影响孩子的能力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合理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玩游戏,不但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有利于孩子建立逻辑思维,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基础。
邻居家的小朋友三岁能背诗,四岁能作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天才儿童,相反,刚出生的时候,还因为体质孱弱,睡了很久的保温箱。
邻居家一对夫妻都是高知分子,从小科学育儿。家里的墙上除了贴着常规的识字表以外,他们每天带孩子下楼遛弯,都会教孩子开口叫人。遇上花开的季节,顺便念出两句诗来给孩子解释。
当然,不是所有父母都具备出口成章的底气。那么,在《儿童自然法则》这本书中,作者塞利娜也介绍了其他的游戏方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1.和孩子一起种植(扮演)蔬菜,领略四季的变化;
2.利用字母饼干,教孩子认识字母和单词;
3.和孩子一起打游戏,带领孩子一起认知游戏的设置和规则;
4.向孩子请教最新的游戏玩法,引导孩子做游戏对比;
5.和孩子一起设置游戏规则,锻炼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
孩子对于游戏的喜爱,多半是为了探寻的乐趣。
人类很多沉迷行为,都是因为不够了解。关于游戏,陪伴比禁止更容易让孩子有正确的认知。如果家长可以多陪孩子玩游戏,让孩子了解到游戏的规则,孩子才有机会理智地对待游戏。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纯粹付出
而要擅于“索取”
在视频网站中,有一条妈妈吃完饭让孩子去刷碗的短视频,收到了很多点赞。
视频中的妈妈和孩子说,我生你不是为了无条件对你付出的,我养育你也是希望有所回报的,比如妈妈很辛苦的给你做完饭,你是否可以帮妈妈洗碗呢?
镜头中的孩子想了一下,愉快地答应了,并且还问了一下妈妈,是否需要帮妈妈捏肩。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纯粹的付出关系,擅长“索取”的父母,反而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对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获得“我也可以”的成就感。
网友说:“家庭教育的最大悲哀,就是父母付出了全部,却没有养出感恩的孩子。”
在《儿童自然法则》一书中,作者塞利娜提到,培养孩子无私的品格,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之一。
有爱的父母,接人待物的方式,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写到:“父母坚持合理的对孩子提出要求,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也是教育孩子需要尊重父母的人格。”
当孩子懂得父母的付出也不是完全无条件的,才会懂得在任何一种社交关系中,都不应该出现无条件付出,进而才会懂得保护自己,避免以后陷入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去。
适当的“索取”也是给予,父母向孩子“索取”就是给予教育和爱。
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更优秀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懂得爱,懂得教育,懂得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法则。
每一个孩子在出生之后,都带着独有的天赋。身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发现孩子的兴趣,科学引导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成长为那个本来就很好的自己。
区别于其他同类书籍的三大亮点:
1.好上手的15个儿童教养法则,帮助孩子释放潜能;
2.公开幼儿园试点班的一天全貌,备受老师家长信赖的教养细节,为新手父母提供可复制的育儿方法;
3.近100个互动案例,轻松帮助家长和老师解决育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