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伊朗总统刚从北京回来,沙特马上改变态度,为中国打开了局面

来源:刘庆彬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2-25

伊朗总统莱希从北京回来后,中东地区围绕伊核协议的风向,出现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开始主动向伊朗释放积极信号。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沙特外交部长前段时间明确表示,由于担心美伊重返核协议的谈判已经实质性中止,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个系统性的方案,让海湾阿拉伯国家参与到谈判进程中,以免地区安全风险进一步扩大。

【俄媒报道截图,标题翻译:沙特阿拉伯决定改变对伊朗的态度,呼吁重返核协议谈判】

沙特外长还特意强调,核武器扩散对中东地区没有好处,但只要不违反这一原则,伊朗就可以继续发展核技术。

沙特方面的表态,值得我们仔细琢磨。这似乎表明,陷入僵局的伊核协议谈判,以及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顽固的极限施压政策,正在把中东地区安全形势推到冲突的边缘,这也让海湾国家滋生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紧张感,否则也不会主动提出参与伊核协议。我们倒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一旦海合会国家正式参与伊核协议谈判,很可能将会成为各方竞相争取的一股关键力量。

这里要补充的是,对于伊核问题,以色列先前提出了一份非常激进的解决方案,要通过武力手段,全面瘫痪伊朗的核能力。如果这份提案被中东其他国家所接受,基本等同于向伊朗开战,一旦伊朗坚决回应,后果可想而知。中东地区有可能成为继俄乌之后又一处地缘热点。

【沙特外长提出参与伊核协议谈判】

一旦危机外溢,海湾阿拉伯国家也会受到冲击,波斯湾这一全世界油气生产中枢必然会出现大面积停摆。这是沙特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管控局势方面,沙特跟伊朗就有了共同语言甚至是共同利益。

不难看出,沙特已经意识到,美国跟以色列在外交、经济、军事等层面极限施压的方法,并不会让伊朗屈服,反而会将局势推向不可挽回的境地。沙特外长表态希望海合会国家能够加入伊核协议谈判,其实也是在与美方的立场保持距离,并与中方在伊核协议上一贯的主张遥相呼应。

【伊朗近段时间的袭击事件,以色列有很大嫌疑】

我们也要注意到,莱希访华期间,随行的还有伊朗在核协议的谈判代表,在以经济能源部门领导为主的代表团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排除是向中方通报具体情况。在中国与伊朗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双方也就伊核协议达成了共识。这也反映出,中伊合作关系接下来的发展,并不只有经贸一个方向,中东地缘安全形势、安全格局的构建都会是重点。

而这些都少不了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参与以及支持。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伊核协议能否顺利重新开展,也会影响到双边合作关系的大局,这也为中国、伊朗、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伊核协议框架下展开多边对话,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可见,莱希来了一趟北京,不仅仅是给中伊关系后续发展找准了定位,也在安全领域给中东其他国家打开了格局。

【伊核协议,关系到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

不过,美媒却发出了不怎么和谐的声音,美国政治新闻网站《外交官》就撰文称,伊核协议当前不上不下的状况最符合中国的利益,但理由是中国在伊核协议谈判过程中“表现不积极,并未发挥引领作用”。

这显然很难让人信服,但美媒对中国的偏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我们仍有必要明确,伊核协议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局面,美国是毋庸置疑的始作俑者。在伊核协议如今的缔约国中,谈判的主体其实只有美国跟伊朗,但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是双方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们前面也提到,如果伊核协议谈判长期保持僵局,只会让中东安全形势恶化,进而影响中国与伊朗、沙特等国家的合作大局。而如果伊核协议顺利落实,那么对伊朗的种种制裁也会相应解除,大幅改善外部金融环境,中伊25年全面协议也不再面临这样那样的硬性阻碍,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期。要知道,自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施加制裁后,中国在伊朗的投资也一直在萎缩。

【美国其实才是伊核协议中不作为的那一方】

从这个角度来看,伊核协议重新落实,反而最符合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前提是,美国跟伊朗之间必须达成共识。美国跟伊朗谈不拢,中方能做的,也只有维系谈判局面,不致伊核协议彻底破裂,绝非美媒以为的“不作为”。

只不过,考虑到伊朗内部复杂的政治形势,美伊如果能达成共识,重返伊核协议,那么伊朗内部亲西方的声音势必重新抬头。更何况,伊朗内部的精英群体,在意识形态层面,确实更偏向欧洲,而不是中国。伊朗当前采取“向东看”战略,并非主动求变,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这一点,其实是中伊关系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并不会随着伊核协议谈判的结果改变。如何妥善处理,很考验伊朗政府的政治智慧。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