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缅甸军队在山中打游击,进山洞避雨吓了一跳,里面满是人体遗骸

来源: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5-29

引言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曾经派遣一支远征军前往缅甸等地作战,《中国远征军》一书中写道:“我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并为了保证滇缅公路的畅通,编组了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3月,盟军在东南亚战场失去了重镇仰光,中英军队不得不向后撤退。杜聿明组织起第五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团部共计3万多人一路西北而行,准备穿越野人山之后撤退到云南。

野人山是从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在缅甸人的语言中,野人山被称之为“魔鬼居住的地方”。这样的原始森林,每一处都是吃人的陷阱。野人山的环境和条件极其恶劣,数不清的蛇虫鼠蚁,无所不在的毒气瘴气,走进野人山的士兵们就如同走进了九死一生的炼狱。

01

野人山无比崎岖的山路和密不透风的丛林,让第五军的汽车轮子都成为废铁,尽管它当时是我国少数机械化部队之一。因此,大部分辎重设备只能依靠士兵的双手、双肩来转移,而日军在占领附近的机场后,也常常派出飞机对这支撤退中的部队投弹空袭。

但是在撤退路上的粮食短缺以及恶劣的环境,远远比敌军的空袭更可怕。这样的原始丛林中,蚂蝗和蛇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密密麻麻的蚂蝗会附在人体上吸食人血。很多人都知道,蚂蝗一旦附着在人体上,不能用手硬拽,当时的士兵们只能用烟火来熏烤,然而当丛林中浓烟升起,又会招来日军轰炸机的袭击。

在这条死亡之路上,大部分部队没有水,没有粮食,更没有药物。有很多人因为饥饿难耐,所以不得不吃下野草野菜,中毒死去。还有更多的人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而导致水肿,很多士兵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路上,再也没有起来。痢疾开始大肆流行,在没有有效药物的情况下,这是致命的疾病,有些士兵无法忍受选择开枪自杀。

02

在野人山的浓密丛林中,军中的电台毫无作用。这支军队只能依靠指北针来辨别方向,尽管指挥官杜聿明和廖耀湘无比焦虑,但是他们也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连杜聿明自己也身患重病,只能躺在担架上让人抬着,给杜聿明抬担架的人都死了七八个。诗人穆旦当时在远征军中担任翻译,他曾经写下了一首诗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其中有一句这样写着:“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在野人山中穿行的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渐渐地很多人已经行尸走肉,只知道麻木地向前走,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有的人坐下休息一会儿就再也没有起来。有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此消失不见。戴安澜、柳树人、胡义宾、凌则民……将领们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死去的人已经无法计数。

而这支部队的转机,终于在一个晴天到来,一架美军的侦察机路过野人山时发现了烟火,那是将士们在熏马蜂。很快美军的运输机在当天天黑前空投下了食物、药品以及电台。最终这支军队放弃了原定计划往国内撤退,转而向印度行军。当年5月份,这支部队终于走到了印度边境的收容站。然而进山的3万多将士只剩下了3000多人。

03

第28师的5000人被命令负责殿后,先头部队将一路上的草根树皮全部都吃完了,这5000人根本无法找到任何食物果腹,最终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只有100多个人。

我国远征军先后派遣了10万人,回到国内的却只有4万多人。在所有牺牲的将士中,就有3万多人,是死在了野人山。现在的人估计很难想象,走进野人山的士兵们到底遭受了怎样的苦难,也很难想象这样数千数万的人就这样死在深山老林中。

几十年后,一位缅甸军官带着部队在野人山打游击战时试图进入一个山洞躲雨,当大家将山洞洞口的荆棘树丛清理开之后,却发现这个山洞中白骨累累,满是军人遗骸。根据帽徽和武器来看,这就是当年远征军中的一小部分。

结语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包含什么夸张的修辞手法,它讲述的是一个事实。在抗日战争中,无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付出了自己的时间、精力、钱财以及唯一的生命。这样的历史真的永远不应该忘记,对于这些无名英雄,我们应该致以最衷心的感激和尊敬。

参考资料:

《中国远征军》

《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