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黄克诚之后,谁接任总长?周公罗帅推荐3人,为何没入选

来源:兵说历史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6-06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9年8月,黄克诚因为庐山会议被免去总长一职。

当时的总参虽然在国防部的领导之下,但作为军中极为重要的参谋中枢机构,也是上上下下都高度关注的。因此,当第三任总长黄克诚卸任之后,谁来继任总长一职,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是,在几个继任候选人选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一些波折。

黄克诚(右)

红军时期,总长一职先后由叶帅、刘帅等人担任。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参谋长一职仍是“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帅,而抗日名将左权是副参谋长。抗战后期的七大会议后,“横刀立马”的彭总兼任总长一职。

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彭总调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总长一职改由周副主席兼任。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总长一职再次由最早的“总长”叶帅担纲。

新中国成立以后,总长一职似乎成了“烫手的山芋”。

本来,主席希望老资格的刘伯承元帅出任首任“总长”一职,但年已58岁的刘帅一心治学治教,想打造“新中国的黄埔军校”陆军大学,所以婉谢了上级的提议。

而另一位“总长”的重要人选叶帅,建国初期主政广东,当时还属于前沿,分身乏术。而主席亲点的总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元帅,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到职。

实际上,第一任总长是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元帅以代总长的身份,实际履行总长职责,协助主席完成了抗美援朝的指挥协调。聂帅由于身兼多职,多次提出不再当总长。

粟裕大将

1954年10月,主席非常信任的粟裕继任第二任总长。

应该说,开国第一大将粟裕的实力毋庸置疑,人品也是顶呱呱,但总参和直接上级彭总、聂帅的工作协调,一直有些磕磕绊绊,这也给粟裕的总长之路增加了很多变数。

1958年“反教条”风波,粟裕被免职。

第三任总长一职,由彭总最信赖的“情同父子”的黄克诚接任。但是,仅仅十个月就出现了彭总落难的庐山会议,黄克诚因为力挺彭总的意见而去职。

新中国名将如云,总长一职的空缺,由哪位名将接替最合适呢?

1955年9月大授衔,我军产生了10大元帅10大将和57位开国上将,在这其中就有不少名将的资历、战功、经验,足以担任总长一职,特别是大将和履历突出的上将。

作为主席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周公和总干部部罗荣桓元帅分别向主席举荐了3位名将,却都被深谋远虑的主席一一否决。这3位名将都是谁,为何难入主席的法眼?

开国上将刘亚楼

第一位候选人,是空军司令、开国上将刘亚楼。

刘亚楼出身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还是长征时劈山开路的红2师政委,根正苗红的主席、林总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嫡系部队。抗战时期,刘亚楼和林总在苏军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一起开过“小灶”。解放战争,刘亚楼又是“一个参谋长顶三个”。

建国初期,刘亚楼被主席亲点首任空军司令,抗美援朝一战扬名。

这样一位战功赫赫、治军有方的名将,为什么主席没选呢?

论战争年代的资历,论和平时期的能力,论和主席、林总的关系,刘亚楼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位来自福建的名将,脾气火爆是出了名的,素有“雷公”之称。脾气火爆的背后,实际上是个性。主席用人,很注意用人之长,因而让刘亚楼继续统领人民空军。

许光达和主席

第二个人选,是开国大将许光达。

说起徐光达大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破格”。作为红二军团、八路军120师、西北野战军的代表,徐光达的资历相对较浅,甚至不能和王震、张宗逊等人相比。

但是,评衔时我军对标的是苏军,许光达作为装甲兵司令员,相比其他军兵种司令员如空军刘亚楼、炮兵陈锡联、防空兵周士第、铁道兵王震、工程兵陈士榘,占了不少优势。

建国初八大军兵种,只有海军萧劲光、公安军罗瑞卿和徐光达是大将军衔。

但对于总长一职,许光达的资历显得浅了一些。

第三个人选,是主席信赖的海军第一任司令员萧劲光。

萧劲光的资历堪比元帅,北伐时期就是中将军级副党代表。工作履历也没得说,担任过各级军政主官和参谋长,比如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和装甲兵相比,萧劲光所在的海军是一个大军种,出任总长问题不大。

主席之所以没选萧劲光任总长,是认为萧劲光要当一生的海军司令。

开国大将萧劲光

周公和罗帅推荐的3人都没入选,林总力荐罗瑞卿。

刘亚楼、许光达、萧劲光各有原因,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对于林总提出的人选,主席欣然同意,为什么同为兵种司令,罗瑞卿就适合总长一职?

总长一职,既要军政双优,资历深厚,还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

罗瑞卿是四川南充人,黄埔武汉分校毕业。担任过红军的团参谋长、军团保卫局局长、军团参谋长、抗大副校长,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北平军调处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兵团政委、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军委秘书长。

从江西苏区开始,罗瑞卿就是主席的“大保镖”,很受主席信赖。

红军和抗战时期,林总对罗瑞卿也是知根知底;解放战争,罗瑞卿属于华北军区部队,并不是来自林总的四野。此外,作为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的协调组织能力是公认的。

综合以上因素,林总大力举荐罗瑞卿,主席欣然同意。

开国大将罗瑞卿

1959年9月,组织能力强、善于团结人、工作上敏锐,善于抓大事的罗瑞卿,正式出任第四任总长。事实证明,林总识人荐人准确、主席知人善任。罗瑞卿在任6年,大力开展全军大练兵运动,促进了我军的战斗力建设。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