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历史上的今天:义和团爆发;北大首任校长许景澄不幸罹难,看清廷最后的疯狂

来源:闲言碎语说历史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6-13

历史上的今天,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运动总爆发,随后席卷华北。

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故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又称“庚子拳乱”,在大规模的排外破坏中,不少国人因此无辜受难,上至朝中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甚至有因用了一支钢笔而遭灭门的惨案。

这场浩劫也差点让大清帝国提前肢解,将民族拖入巨大深渊。历史教科书上的结论是,庚子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大清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书本薄薄的纸张之后,是更深重的苦难。在因义和团而遭波及的大臣中,有一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叫许景澄,是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

许景澄,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登科及第,点了翰林。后历任数国公使,于外交事颇娴熟,是清廷中为数不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外交官。

光绪十七年(1891年),许景澄力拒俄国,对沙俄侵犯清国领土的野蛮行径毫不退让,颇有当年曾纪泽力斥沙俄,收回伊犁之风。

外交上游刃有余的许景澄同时还是实际上的首任北大校长,代替彼时管学大臣孙家鼐行实际建设、管理之职。

庚子拳乱后,慈禧欲借义和团之势同西方列强开战,一时朝野哗然。实际上,在戊戌年后整个清廷的风向都是趋于保守,往后转的

得知洋人支持光绪,意欲换掉她慈禧的传闻后,老太后更是疯了般气急败坏,利令智昏要义和团攻打列国使馆。

义和团闹得最凶的时候,声言要杀尽朝中“一龙二虎三百羊”。一龙指光绪帝,二虎是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劻,三百羊则是指代全部与洋人“有染”的大臣,哪怕你用洋货也不行。

一时朝中人人自危,时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后来回忆道,彼时要在朝中,大概也是要受到冲击的,难免身家性命不保。

此时的慈禧,已经快疯了。

6月16日御前会议上,端王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建议,许景澄一人孤勇,独自站出来提出反对,直言“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

这常识朝中自然还有人知晓,但逢此时,就是明知攻打使馆是引祸灭国之举,为求自保,也大都缄默不语了。

17日,第二次御前会议,慈禧已准备强行对西方十一国列强一同宣战。失去实权,已被软禁的光绪帝急火攻心,直接走上前拉住许景澄的手说道:“许景澄,你是出过洋的,在总理衙门办事多年,外间情势,你当知道。这能战与否,你须明白告诉我。”

景澄涕泪而告:“杀使臣,烧使馆,即使国际上亦罕见此种成案,不得不格外审慎。”

这已是最后的哀劝了。

可惜彼时疯癫的慈禧与清廷是听不进去的,反而将许景澄、袁昶、立山、联元、徐用仪等五大臣先后斩首菜市口,史称“庚子被祸五大臣”。

景澄死前留有遗言: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

行刑时,许景澄遭围观群众痛骂,刽子手索贿不成,故意砍断其脊椎景澄痛苦气绝而亡。

不久,列强攻入北京城,几十万义和拳民大都作鸟兽散。

与此同时,南方各督抚如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联合与参战列强达成协议,互不侵犯,与中央朝廷开战姿态形成强烈反差,即史称“东南互保”

李鸿章在接到清廷下令全国开战时回奏:此矫诏也,我两广绝不奉诏。张之洞也上书称: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一时清廷颜面扫地,外强中干的虚弱姿态暴露无遗。而慈禧也来不及怒斥督抚了,就在联军打进北京,连夜“西狩”逃亡西安途中,她就下令各地剿灭义和团,准备与洋人议和。

1901年,农历辛丑年,垂垂老矣的李鸿章为扶大厦之将倾,同列强签订了最后一份不平等条约,随后在抑郁中溘然长逝。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