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端午冷知识:宋朝不是端午节也吃粽子?看宋人如何过节,考生为了科举煞费苦心

来源:闲言碎语说历史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6-21

端午将至,各地有关五月端阳的节日活动也都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各异,过端午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吃粽子、划龙舟大抵是免不了的,特别是前者,在许多民俗节日只剩聚会吃喝的今天,送礼时,饭桌上也是少不了粽子的。

“粽子”二字几乎成为端午的代名词,在年轻人口耳相传里,端午节甚至也被戏称为“粽子节”。

而粽子本身也是南北各异,大抵上北方好甜口,以豆沙红枣为主,南方好咸口蛋黄肉粽渐成青睐。

今日却来聊聊历史,看看宋朝人如何过端阳,而为何不在端午节,也要吃粽子?

两宋是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的一座高峰,市民生活也极大丰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歌舞杂耍通宵达旦,实际上是取消了宵禁,往往夜市刚毕,早市又开。

端午这样的传统大节在宋代自是十分热闹的,游船吃粽是免不了的,彼时宋人做粽子,已爱往里加瓜果蜜饯,诸如时令的梅李桃杏,切丝用糖腌渍,风味甚佳。

大名鼎鼎的文豪兼吃货苏轼苏东坡就曾有诗,单表这蜜饯粽子: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桃李梅橘等寻常水果民间皆食,但要说到今日一家常水果,彼时可就只有宫廷皇城,达官贵人家才可食用了。

此果便是西瓜,虽然西瓜很早就传入中国,但宋以前,西瓜多是种植于西域地区,吃个西瓜是真还得“西出阳关”

辽金宋并峙时节,西瓜种植渐入中原,但就是到了元代,西瓜也还是属于宫廷宴会上的珍品。每逢端午,各衙门如中政院等都要进献西瓜给宫中,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吃,宋人的端午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五月多逢蛇虫出没,因而端午时节家家撒雄黄粉,饮雄黄酒。

门前屋后也多挂辟邪,趋毒之物,如艾草、紫苏、菖蒲等,此风一直流传下来,时至今日逢端午前后,家家门前也多放艾草。

家中若有孩子的,宋人还会给其穿上特制的“五毒肚兜”,配五色丝线,寓意大抵相同,无非趋毒纳福,寄托百姓美好期望。

期望是时时都要有的,我们无法于此上苛责古人盲目迷信。就像我们同样不能苛责,每逢高考季,那些为了孩子成绩而做出种种非比寻常举动的家长们,像吃猪蹄,穿旗袍,举粽子等等,都是表达美好祝愿罢了。

其实何止今时考生家长,就是古人也是如此。

宋代太学生参加完考试是可以直接做官的,因此大考前,头天晚上就用蓼草煮大枣和板栗,“枣栗蓼”,意思是“早离了”,寓意早日离开太学,官拜朝门也。

吃粽子的寓意当然也是少不了的,北宋时考进士,到了进场前,考生都要吃一种叫竹筒粽的食物,其粽细长,一如笔管,而以“笔粽”寓意“必中”

这时候,就是不在五月五日端午节,粽子也是必要吃的了。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