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时论: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十五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积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视察广东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奋进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东人民。
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概念、新要求。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广东是第一人口大省,我们要立足实际,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持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普及水平,完善终身学习和职业培训机制;统筹优化人口布局,完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与人口增减挂钩机制,引导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区域有序流动。
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要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稳住就业这个基本,居民就有了收入和消费,经济社会大盘就有了稳定基石。为此,既要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完善就业支持政策和供需对接服务,加大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度,以高质量就业托举起群众幸福生活;也要完善就业见习机制,着力建设一批就业实训基地,让企业和就业者通过见习实训双向发现、双向选择,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
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要破解民生难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现代化建设成果才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一项一项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关切,以“小切口”实现“大变化”,在解决“有没有”的基础上推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救济,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幸福的暖阳照到每个角落、每名群众。
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要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改革导向、绩效评价等方面整体性推进。既要扩大工资收入、提升经营收入、增加财产收入、拓展转移收入,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又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用好转移支付、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公益慈善,推动先富带动后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着力破解民生难题,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共同富裕可知可感可获得,让广大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