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抓了23名日俘,贺龙很高兴:还是王胡子可靠,不枉我当媒人哟
作者:淮右布衣
1938年初,日军从山西抽调兵力增援山东战场。阎锡山趁机调集重兵,计划夺取太原,并请求八路军予以配合。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20师进至同蒲路阳曲和忻县间进行破击,破坏鬼子的运输线,钳制日军,支援蒋军收复太原。
359旅受领任务后,旅军政委员会研究决定:718团、719团留在原地继续整训,王震率717团向同蒲路忻县以南开进。
1月4日,717团2营8连开进到原平至崞县间的公路上,与日军一个运输队相遇。我军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面对武装到牙齿的鬼子,连长潘正清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先敌开火。他对战士们说:“不要慌,瞄准了开枪,一定全部消灭这些鬼子!”
潘连长看到一个正挥舞军刀指挥的鬼子,认为这一定是个军官,擒贼先擒王,先干掉这个家伙。潘连长举起驳壳枪瞄准射击,一枪将他打倒。被击毙的正是日军少尉掘江贞吉。
我军战士猛烈地向鬼子射击,一颗颗手榴弹在鬼子中间爆炸,不到一个小时,敌人全部被歼灭。这一仗,消灭鬼子十几人,击毁汽车10余辆。
在战斗中,潘正清连长带领战士们向日军猛烈射击,他奋不顾身在最前沿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月下旬,717团开进到三交镇地区。忻县日军闻讯后,集中了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717团扑来。
团首长研究决定:2营进至三交镇以北南驼骡沟附近,构筑工事,阻击从北路进犯之敌;一营进至三交镇,依托有利地形阻击由南路进犯之敌;三营为预备队。
当天上午8时许,战斗打响。一营顽强阻击敌人数小时,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最后,击退了进犯三交镇的日军。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200多人,缴获步枪120余支、机枪4挺。
2月21日凌晨,717团对忻县西南平社火车站的日军发起攻击。日军抵抗非常顽强,不断进行反冲锋,我军的进攻没有奏效。战斗进行到拂晓,仍未能解决战斗,我军主动撤出。
贺龙师长得知后,立即赶至717团,他指示部队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再攻平社,把车站拿下来。
他对陪同前来的王震说道:“王胡子,现在有的报纸说八路军经常自称打了胜仗,却没见着几个日军俘虏。你们再去杀个回马枪,进攻平社火车站,宁可少些缴获,也要要多抓几个俘虏。”
王震咧开嘴,露出标志性的大门板牙,高声答应道:“请贺师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2月22日夜,717团在夜幕掩护下接近平社火车站。刘转连团长命令一营发起突然攻击。突击连摸进车站院内,乘机向熟睡日军开火,瞬间将院内敌人全部击毙。
平社镇日军闻讯后惧怕被歼,在援兵接应下向东北方向逃窜。717团乘胜尾追,又连续攻克豆罗村、麻会镇据点。
24日,我军从豆罗村挥师南下,一鼓作气,攻占了关城镇、石岭关两个重要据点,还活捉10个日军俘虏,这可是个很大的战果。
2月25日,忻县800多名日军在十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关城镇、石岭关镇猛烈反扑过来。刘转连团长命令一营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抗击,经过几小时的激战,我军击退了鬼子多次攻击,迫使日军退回忻县。这次战斗,共毙伤敌200多人,击毁汽车2辆,缴获迫击炮2门、步枪50余支,俘虏日军23人。
贺龙师长听说抓了鬼子俘虏,赶紧来到359旅。看到垂头丧气的日本俘虏,非常高兴,他幽默地说:“日本鬼子也没有三头六臂,也是脖子上扛着一个脑袋,没什么了不起!”
他又转身拍了拍王震的肩膀笑着说道:“还是王胡子可靠,说抓俘虏就抓俘虏,不枉我当他的媒人哟。”
在这次策应友军的战斗中,359旅与358旅并肩战斗,先后攻占日军7个据点,拆毁铁路5公里,破坏桥梁8座,击毁军运火车3列,完全切断了阳曲至忻县之间的铁路运输线。
1938年1月10日,英国《每日先驱报》新西兰籍记者詹姆斯·贝特兰专程到359旅采访,她采访问了基层指挥员和战士,也采访了王震旅长。359旅指战员的精神风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她在报道中写道:“我觉得王震他本人就是他自己理论的优秀代表。不管目前的战争给予这个359旅多大的困难,他的领导权决不会动摇。我觉得这个旅的长官和士兵的团结,即使在八路军里也是最强固的。”
而贺龙说过的当王震的媒人,则是在这场战事前不久发生的事。
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359旅在抗日战场上连连取胜,多次受到八路军总部和贺龙师长的表扬嘉奖。这时的王震旅长已近而立之年,作为一师之长的贺龙,为王震的婚事操起了心。
经过不断观察,贺师长注意到一位前不久从北平来边区参加八路军的女青年,她的名字叫王季青。
王季青是辽宁省沈阳人,“九一八”日寇侵占东北,国破家亡,王季青和家人流亡到北平。她在北平先后就读于志成中学、师大附中,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后来又转入历史系。
那段时间,她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跟看着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现状,她和许多进步青年积极参加了抗日数亡运动,她还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5年4月,她入了团,不久被批准加入了组织。
1937年9月,王季青与康世恩、郭小川、刘亚生等一批进步青年来到边区参加了八路军,他们大部分被分到了120师。
贺龙师长向王季青介绍了王震的情况,希望她能和王震结为革命伴侣。王季青已经听说过王震的名字,知道他是八路军里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但她腼腆地对贺龙说:“请首长给我一些时间,我想再了解一下…”
贺龙拿出罗荣桓口中“龙头大哥”的豪气,打断她的话说:“还了解什么?!王震同志历史清白,立场坚定,作战勇敢,是一位优秀的同志,我看用不着再了解了,你如果没有意见,过几天,我亲自主持,你们就办喜事!”
两天后,贺龙亲自备了一席便宴,请王震、王季青和几位领导一起,祝贺他们结为革命夫妻。在这个简朴的仪式后,王震和王季青结成了终身伴侣。
王震在新婚次日,就匆忙赶回359旅,随部队踏上了山西抗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