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
评选“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开展“百名院士·百场科普”活动、科普单位免费向市民开放……今年全国科普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打造科普新模式新场景,为公众提供优质多元、触手可及的科普体验。
没有科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新时代做好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随着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深入开展,多样化、分众化的科普作品不断丰富完善,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科普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科普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到科技场馆建设形成体系;从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科普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广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部门协同、省市联动,加大经费投入,构建科技场馆体系,加速科技资源科普化,深入探索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新模式等,推动全省大科普格局形成,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22年广东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8%,为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打牢了坚实基础。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供需存在一定错位、有效供给不足,科普智慧化传播水平不够高,科普投入不足……必须清醒看到,我省科普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立足广东实际,集成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合力,不断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制度安排,持续提升科普日活动服务力、影响力,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
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要强化价值引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这需要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科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多方位宣传展示新时代以来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生动实践;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踔厉奋发广泛力量。
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要突出服务创新发展。打造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相匹配的科普事业,必须进一步明确科普发展的战略任务和使命导向,在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进而以创新和科普的双重动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一方面,要聚焦创新发展,服务自立自强。围绕“四个面向”所取得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具备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开放,集中展示前沿科技、重大成果,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科技赋能,助力“国之大者”“省之要事”。例如,聚焦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促进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促进共同富裕;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的生态理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服务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要立足公众所需。面对全社会存在的巨大科普需求,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普事业的公益属性,更好吸引全民参与、惠及全民。要围绕卫生健康、数字素养、知识产权、食品安全、国防知识、防灾避险、安全生产等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聚焦青少年、农民、老年人、产业工人等重点人群,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基层阵地,融入文化、艺术、教育、旅游、体育等各领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常有常新的活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科普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