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俄军末日武器又添杀手锏,可攻击美国本土,小型核反应堆是亮点

来源:邵永灵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0-08

据环球网报道,5日普京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表讲话称,由于美国没有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俄罗斯或考虑撤退对这项条约的批准。

普京这一表态得到了俄国家杜马(议会)的支持,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表示,国家杜马理事会计划在下一次会议上讨论撤回《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相关问题,因为“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俄罗斯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不过,比起杜马声援撤回《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普京接下来的表态引起了西方媒体高度关注,他表示近期俄军进行了一次“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在走完行政程序后,该导弹将很快开始大规模生产,并投入战备值班。”

2017年俄国防部发布的“海燕”导弹试射照片

普京提到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并不是什么“新鲜”武器,早在2018年国情咨文演讲中,他就曾提到过俄军工部门正在秘密研究几种高超音速武器或“末日武器”,比如“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和“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等等,“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虽然普京在2018年就透露过“海燕”导弹的存在,但迄今为止有关该导弹的信息依然少之又少,综合俄罗斯各家军事媒体以及俄国防部的说法来看,目前只清楚“海燕”导弹是由俄诺瓦托设计局研发,该设计局是苏联(俄罗斯)老牌军工部门,曾设计并研发了“口径”巡航导弹,以及S-300防空系统所用的9M83拦截弹。

俄媒“军事评论”网认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尺寸可能接近Kh-101(X-101)空射巡航导弹,后者全长7.45米,直径74厘米,但“海燕”导弹的重量要比Kh-101重一个数量级。

在工厂车间里的Kh-101巡航导弹

根据“军事评论”网的推测,由于“海燕”导弹过重,图-22M3和图-160轰炸机将不能成为导弹的发射载具,导弹将在火箭助推器的帮助下发射,等到弹体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并具备巡航速度后,核动力发动机才会启动。

“海燕”导弹的设计思路实质上是用小型核反应堆取代化学燃料,后者是飞行器常用的燃料。“军事评论”网声称,这种“替代”可以消除所有对导弹飞行距离的限制因素,比如由于动力系统不需要携带更多燃料,导弹的线性尺寸将不再影响导弹飞行距离,俄军工部门可以将弹体的尺寸、外观设计得更加紧凑,或者使其具备隐形效果。

此外,核动力发动机也为导弹打击更远距离目标提供了可能性,比如从俄罗斯境内发射的“海燕”导弹可以先飞往南美洲或太平洋某个地区,分散美军防空系统注意,然后掉头攻击美国本土。“军事评论”网还借机嘲讽说,近期美军F-35“走失”事件证明,美国南部的防空网就像“一个大漏勺”。

挂载Kh-101的图-95轰炸机

从俄媒的报道不难看出,“海燕”导弹最核心、最重要的系统,就是那个小型化的核反应堆发动机。

对过去的美苏两国而言,以核能为动力的飞行器并不是什么新鲜构思,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都研究过类似的小型核反应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的“冥王星”计划,其目标是制造一种可安装在巡航导弹上的核能火箭发动机。

然而“冥王星”计划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即使美国没有底线,不考虑消除导弹爆炸后留下的辐射污染,但导弹在低空飞行时仍会在地面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冲击波,而且由于当时的技术无法确定导弹飞行航线,在几次试验中都存在导弹飞向错误目标的风险,“冥王星”计划在上马几周后就被匆匆取消。

“冥王星”计划连样机都造出来了

“冥王星”计划当时采用了核动力冲压发动机,但俄罗斯的“海燕”导弹是否沿用了这一路线依然不得而知——2019年俄媒“军事评论”网声称,“海燕”导弹或许采用了类似的技术路线,但4年后该网站另一篇分析认为,“海燕”导弹配备了某种“直流核推进发动机”,至于这个所谓的“直流核推进发动机”设计原理是什么,“军事评论”网并没有做详细介绍。

不过,从俄媒相关报道可知,早在普京宣布“海燕”导弹存在前,俄军曾于2017年至2019年进行过几次试射实验,但结果均不尽如人意,有消息称当时试验场地的辐射值出现了明显变化,俄军数辆搜集导弹数据的特种车辆、飞机曾短暂出现在试验场地。

由此可以推测,普京在瓦尔代俱乐部上提到的“海燕”导弹试射成功的说法可能不假,但导弹性能恐怕也没有俄媒吹嘘得那么神乎其神。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