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秀水河子歼灭战:国共名将在东北的第一次对决,我方完胜

来源:胖虎说史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0-1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此后,蒋介石为了维持他的独裁统治,不许八路军受降,接收日伪军地盘,并各种挑衅进攻我解放区。

当然,以国军打仗的尿性,是不可能在我军面前取得便宜的。但是,蒋介石仗着自己有美国支持,装备好士兵多本钱厚,即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还是坚持内战,意图消灭我军。

然而,时间一长,老蒋背后的美国开始撑不住了。倒不是说美国没有能力支援,而是美国政府的扶持蒋介石反对共产党的政策在中国遭到百姓的普遍反对,在美国国内也受到反战舆论的谴责。美军可以不在乎中国人的看法,但不能不在乎美国人的想法。

为了平息国内百姓的怒火和舆论谴责,美国高层决策者决定部分改变对华政策。蒋介石当然还是要帮的,毕竟这么多年也混熟了,但是鉴于老蒋的部队实在是稀松拉垮,无法镇压八路军。美国决定从军事支持改为政治支持,也就是用政治手段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帮助老蒋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

老实说,这算盘打得挺好,充分利用了我党领导人渴望和平的心理。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停国共军事冲突。

在马歇尔的调停下,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规定从1月13日起双方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停战协议》的签订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当时我中共高层为了实现全国和平,做出了不少牺牲,特别是在东北地区,让出了不少地盘给国民党。

然而,《停战协议》签订不久,老蒋就背信弃义加以破坏,可能在他心中,有一块地盘没拿到手上,就始终觉得不安稳。

停战令下达以前,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就步步紧逼,我方在中央要求下,一次又一次的退让。然而,停战协议签订以后,老蒋在美国飞机军舰的支持下,又接连把国军的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新编第七十一军、第九十四军、第六十军调入东北,摆明了要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当时,在东北的国军最高指挥是黄埔一期毕业的杜聿明,而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最高指挥则是黄埔四期的林帅,杜聿明在抗战时期表现出色,而林帅在红军时期战无不胜,可以说,两人都是当世的顶级名将。

因为停战协定,在东北的解放军被要求避免与国军接触,杜聿明得以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1946年2月9日,为了维护北宁路的交通,保证关外关内的联络畅通,同时为收复沈阳创造条件,杜聿明下令,兵分三路扫荡铁路沿线的东北解放军。

1)新6军22师为南路,向盘山、台安、辽中扫荡。2)52军2师为中路,沿北宁路两侧向新民县以东扫荡。3)13军89师为北路,向秀水河子、公主屯等地扫荡。

此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林帅就在秀水河子附近。

林帅已经一退再退,杜聿明却始终步步紧逼,如今已经退无可退,林帅决定,就在秀水河子打一仗,震慑一下杜聿明的嚣张气焰。

当时,划归林帅直属的部队有两支。分别是梁兴初的山东1师和彭明治的新四军3师7旅。

山东1师的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的685和686团,而林帅正是115师的师长,曾经带领115师打出了抗日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至于彭明治,早在红军时期就在林彪的红一军团当团长,算是林帅的老熟人老部下。

很明显,在东北这么多部队里,林帅独独挑了这两支作为总部直属,为的就是作战时候能够如臂使指。

2月11日,国军13军89师的266团进至秀水河子,和265团一部会合。根据情报,林帅得知敌军共有四个营及师属山炮连、输运连。

在经过仔细考虑后,林帅决定吃掉这支部队,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这支部队相对自己的总部直属部队来说,兵力不算多实力不算强。

第二,这支部队突进太快,和后面的主力部队至少有一天的路程,只要时机把握得好,完全可以做到全歼。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作战,林帅创造性的提出了他琢磨许久的一点两面战术:

所谓一点,就是要选择敌人一个最薄弱点,将主要兵力集中使用于这一点上,对其他的方面只用少数兵力助攻。总之,不可平均使用兵力。所谓两面,就是不应将突击队与钳制队统用在正面。通常应将突击队应用在敌人侧面去,钳制队用在敌人正面。如只从正面攻击,则敌无后顾之忧,必顽强抵抗。且击溃后他能跑脱,不易消灭。以上两条,排以上干部无论对大目标或对小目标的攻击,皆当采取。

2月11日夜晚,林彪命令部队趁着夜色出发。

12日上午,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带领7旅的三个团到达秀水河子东南,1师师长梁兴初带领1师主力到达秀水河子西北,对敌军形成包围。

一开始,敌军还想仗着自己美式装备的强大火力强行突围,希望把包围圈打开一个缺口,在我军战士的顽强阻击下,敌军留下一地死尸,最终还是灰溜溜的缩回秀水河子阵地,决定固守待援。

晚上22时,林帅命令部队发起总攻。在这里有必要说一句,我军长期因为兵力不足火力不足,一直不喜欢硬对硬的正面决战。不管是在红军时期还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我军都是比较喜欢夜战近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拉低双方装备带来的差距以及最大限度的提升双方士气勇气带来的差距。

显然,林帅决定晚上发起进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晚,我军部队强行冲进秀水河子后,与敌军展开巷战刺刀战。这就让装备精良、自动武器极多的国军尴尬了,他们每个班只有三支步枪,可想而知平时根本没有训练过拼刺刀。

就这样,林帅完美发挥了我军擅长夜战擅长刺刀战的特点,打了一次完美的歼灭战。到第二天天将破晓的时候,秀水河子的战斗就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林帅进东北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此战一共消灭国军精锐美械部队的四个营,击毙击伤敌军五百多人,俘虏敌军800多人,大大的打击了杜聿明的嚣张气焰,也提振了当时在东北处境非常不好的解放军的士气。

在此次战斗中,林帅充分发挥自己琢磨出来的一点两面战术,利用我军擅长近战夜战的特点,在关键时刻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为我军之后在东北的军事行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指挥艺术,无愧于当世名将之称,也无愧于后来在1955年得到的元帅殊荣。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