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事实证明,加沙的确不好打:以色列进攻损失过半,坦克兵弃车而逃

来源:利刃号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0-25

在此前的文章中,咱们曾经表示,“加沙不好打”,中俄、伊朗等国也不会让加沙“好打”,以色列吞并加沙,难比登天,最近咱们的判断得到证实。据观察者网10月23日的报道,以色列军方表示,以军周日对加沙地区实施了一次突袭行动,结果很不顺利,遭到哈马斯武装的反坦克导弹袭击,造成以方1死3伤。哈马斯发言人在社交媒体上简单地介绍了“战斗经过”,哈马斯伏击了突袭的以军士兵,摧毁了2辆军用推土车和1辆坦克,以军弃车而逃。

从巴以双方的表态来看,此次以军的小规模进攻以“完全失败”而告终。其一,以军本意是“突袭”加沙,结果其行动被哈马斯探知,所以哈马斯下属卡桑旅才能“提前设伏”,这是“未战先输”;其二,以军动用2辆军用推土机、1辆坦克,总人数起码在6人以上,结果被哈马斯打成“一死三伤”,“损失过半”,可谓伤亡惨重;其三,在遭到伏击,损失所有车辆之后,以军没有做出像样的抵抗,就选择仓皇而逃,士气可见一斑。

这虽然是一次“小规模战斗”,但“解剖一只麻雀”,也足以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加沙“不好打”,这也是咱们一再强调的。原因很简单:1、哈马斯武装和巴人有“地利”,他们非常熟悉加沙,而且地下还有四通八达的地道;2、哈马斯武装和巴人有“人和”,巴人“无处可去”,230万巴人生活在加沙,他们将用“血肉长城”捍卫自己的国土,为死去的亲人复仇;3、中东各武装组织正在组团“火力支援”巴勒斯坦。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哈马斯与加沙民众,有“地利”+“人和”,虽然在武器装备上远不如对手,但的确已经具备了“一战之力”,以军若冒冒失失“全面进攻”加沙,很可能会重蹈俄军的覆辙,陷入巴以冲突的“泥沼”。当然,乌克兰纵深要远超加沙,且能得到美国和北约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这是哈马斯和加沙民众“比不了的”,所以俄罗斯等全球大国,以及伊朗、埃及、沙特等中东大国,应该积极采取“三大措施”。

其一,积极推动向巴人提供“人道援助”,“人是铁,饭是钢”,以色列“断水、断粮、断电、断气”,对加沙的抵抗力量影响很大,所以俄伊等国要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积极推动全球向加沙提供“人道救援物资”。美国也知道,不管哪种类型的“人道援助”,都会不同程度加强加沙的“抵抗力度”,所以,在美国、以色列的压力下,拉法口岸只开通了1天就关闭了,只过去了20辆人道援助车辆,大批人道物资还滞留在拉法口岸。

其二,坚决封锁边境,支持巴人“保家卫国”。美国、以色列企图用“轰炸”、“断水、断粮”,驱赶巴人难逃,继而通过“人道走廊”疏散到埃及,这么一来,以色列就能“轻易”占领加沙。但在中俄出头之后,沙特王储小萨勒曼表示,“坚决反对加沙居民迁移”;埃及也拒绝接纳巴人入境;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更是“连说三遍”——“我们不会离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230万加沙民众才能“坚守家园”,才能与以色列“血战到底”。

其三,扩大冲突规模,让以色列“四面楚歌”。要让以色列这样的军事大国陷入战争泥沼,单靠哈马斯一个军事组织是做不到的,要让230万巴人民众“坚持下去”,也必须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所以,发动更多武装组织参与进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今黎巴嫩真主党已经同以色列激烈交火,伊拉克真主党袭击附近的美军基地,而也门胡塞武装一度从红海偷袭以色列,发射了4枚巡航导弹和19架自杀式无人机。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究底,最终还得看哈马斯和230万加沙民众的“抵抗意志”,外部的帮助只能起到辅助、声援的作用,关键还得看他们的。若他们能够给予以军沉重的打击,迫使战争“长期化”,那么以色列将陷入“战争泥沼”,全球掀起“反犹主义”,美国也不得不聚焦中东,这对于俄罗斯从俄乌冲突中“解套”,对于延缓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是一场关系到国际格局的“大博弈”。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