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被迫停火,美国获得最大好处,俄罗斯:不可接受
由于受到国际舆论和“老大哥”美国的“双重压力”,以色列最终同意“停火”,但停火的方式却“颇为特别”。据环球网最新的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承认,“已同意”暂停以军在加沙北部的行动,以便“为平民安全撤离战区提供便利”。在得知以政府终于愿意“停火”之后,美国总统拜登颇为兴奋,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欢呼”,表扬以色列“朝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同时又强调,这是“以色列自己做出的决定”。
以色列宣布停火,为什么拜登“这么高兴”?美国啥时候开始关心巴人的死活了?原因很简单,①以色列暂停“大屠杀”的行为,使得美国不至于继续沦为“背锅侠”,拜登政府也能免受各方批评,当然“可喜可贺”;②由于以色列“大杀特杀”且打算吞并加沙的行为,使得中东或爆发“全面战争”,美国必将陷进去,现在以色列“保持克制”,美国就不必重返中东;③哈马斯将优先释放美国人质,拜登选情“加分”。
所以,拜登为以色列同意停火欢呼,其实与巴人的死活,与人道主义救援,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符合民主党、拜登政府的利益。那么,为什么拜登在“欢呼”之余,要特地强调,“停火”是“以色列自己做出的决定”?拜登此举其实是在为以色列“强行挽尊”,因为据半岛中文网9日的报道,中情局老大伯恩斯亲自飞到中东参与巴以谈判,埃及消息人士证实,为让以色列停火,“美国加大了压力”。
因此,以色列之所以最终宣布“停火”,其实还是美国“施压”的结果,所以拜登说,停火是“以色列自己做出的决定”,自然是为以色列“强行挽尊”,好像以色列“没有受到压力”,以色列“没有屈服”一样。拜登之所以要为以色列“挽尊”,也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施压以色列停火,拜登势必得罪部分犹太人,而犹太人的势力非常庞大,所以在“停火”之后,拜登“不敢居功”,称这是“以色列自己做出的决定”。
另一方面,也是修复“美以关系”。犹太人的民族性格是“锱铢必较,有仇必报”,处于弱势的时候“善于容忍”,一旦得势就“飞扬跋扈”。美国施压,迫使以色列不得不“停火”,以政府肯定会记恨在心,尤其是内塔尼亚胡,他不能“一鼓作气”剿灭哈马斯,难以对国内强硬派交代,搞不好会提前下台。现在拜登为以色列“挽尊”,怒赞以色列“深明大义”,“独自决定停火”,就是为了修复美以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以色列宣布“停火”,其实是美以博弈,最终达成“妥协”的结果,以色列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美国得到了“面子”,也得到了一部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面子来说,以色列“大杀特杀”,美国都拉不住,这也让白宫“面子上挂不住”,现在以色列终于同意“停火”,美国“老大哥”的面子保住了;就“里子”来说,中东局势一定程度缓解,美国人质将得到优先释放,这对美国,对拜登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过以色列“让步也有限”,让步也仅仅是针对美国,对其他国家,对巴人,基本上没有多少好处。原因很简单,根据各方的报道,以色列虽然同意停火,但不是“连续性停火”,而是在“特定地点、特定的几个小时内”停火。每天停火时间只有4个小时,哈马斯“喘不过气”,巴人也难以很快撤离,其他国家滞留在加沙的游客,依然面临“被炸”的风险,唯一获得最大好处的,还是美国,这个面子,“只给美国”。
比如说,据 《环球时报》报道,以色列驻俄大使对俄媒表示,目前获准离开加沙的人员每天只有500到600人,而等待撤离的人员有7000人,俄罗斯公民要离开加沙,“可能要到2周之后”。大家想想,在每平方公里落弹50吨的高烈度轰炸下,2周之后,还有多少俄罗斯人可以“活着离开”加沙?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深表震惊”,对这种安排表示“不可接受”。好在最新消息传来,俄罗斯人开始有序撤离加沙地带了,60多名俄罗斯护照持有者已经越境进入埃及。但是由于援助人员称医疗车队遭到轰炸或成为攻击目标,撤离工作多次暂停。这意味着,在实施撤离行动的过程中,俄罗斯政府需要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挑战。此次撤离行动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所以,以色列的“区域性、间歇性”停火,基本算是为美国“量身定制”,对巴人和其他国家的好处“极其有限”,这最大化维护了以色列的利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