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专家建议:实行“源头减负”,适时取消中考

来源:云教育评论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2-13

12月8日-10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双减”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论题。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瞄准一个定位:将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治本之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使学生更好回归校园。

“双减”两年多,各地积极落实政策,从作业减量增效到延长课后服务,再到压减校外培训、推进中高考改革……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近日在线上开展了关于“双减”效果的调查,有630人参与。认为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适当”的人达60.79%

在对学校“双减”满意度调查中,基本满意者占比32%,满意者占比是4%,不满意者占比26.5%。作业量减少是大家满意的主要原因。初中主科作业依然较多、 “评价不变,减负空谈”也成为大家对“双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表示,当前,“减负”面对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跟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最突出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学龄儿童大幅减少,学习压力以及内卷严重。同时,还面对高学历人才“过剩”和基础劳动力缺乏的情况。

如何从源头减负?杨东平称,中国需要新的教育哲学,需要实质性的教育制度变革。实行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变革,实行“源头减负”,而不是仅仅在学校和家长的层面上做“末端减负”。

“如果没有顶层的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升学制度、评价制度不改,让老师和学生去改,这是不现实的。”杨东平认为,把“减负”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首先是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要善待儿童,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创业精神的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会迅速过时的考试机器,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

杨东平称,现在的过度教育,是提前教育和过度操练为主。他认为,要从源头上减少课程数、学时数,大幅度降低教学难度、考试难度。同时,教育从源头上减负还要推行小学的全科教师模式,改善教育生态,改革并适时地取消中考,促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多元化。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认为,一切以升学考试的教育体系,考试难度不断增加,造成学生负担加码,这是学生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张志勇建议,教育要健康发展,政府层面应该有所作为。一是清理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行为,要给教育战线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在教育公平配置上下功夫,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源头上解决教育内卷。三是要给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当前,社会和学界有人认为“减负就是不让孩子学习”。张志勇表示,这其实是对减负政策的误读。减负是在调整教育结构,让德智体美劳的结构和谐起来,是在调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构,让孩子减过重的部分,补不足的部分,让孩子们的学习健康起来,环境更好起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认为,之所以学生学业负担重、竞争激烈,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体系没给多样化人才成长提供丰富的机会。

“一方面,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另一方面,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是排了队的。所有家长肯定愿意往前面的学校挤。高中阶段肯定是过于单一,特别是普通高中过于单一,不够多样化。”

王烽认为,坚持高中阶段的多样化是源头减负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高中阶段是教育体系的腰部,如果它不多样化,整个教育体系就没法多样化,目前它是一个瓶颈。”

王烽谈到,推进高中多样化有两条路径。一是学校多样化。一批职业教育的中职和一批普通高中能不能办成综合高中,将来形成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职业特色的综合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三大高中阶段学校体系。

“在职普分流的国家,比如欧洲,学校多样化显著,比如语言高中、艺术高中、职业教育。美国就是综合高中。”

二是课程多样化。我们国家高中课程中,学校自主权少,学生选择权有限。课程没有难度梯次,或者有难度梯次,只不过分成普通班和实验班。

王烽认为,实现高中多样化首先要扩大高中教学自主权,特别是校内课程的学分设置。还要加强课程资源和师资建设。同时,初中和小学阶段一定要减课,让学生广泛接触实践。从小学到高中,职业生涯教育要跟上。此外,还需要开拓升学路径,加强区域的教育资源统筹。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谈到,工资制度、劳动制度和社会观念是当前分配、分工、分层的决定因素。“所以,学生负担重,源头在社会,不在教育”。

王文湛谈到,从教材角度来看,我们的教材说难也不难。在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10个国家中,中国教材的难度大多排在第4-6位之间,属中等水平。

“跟过去相比,当前课程内容分量大了,课程越来越多了。课程难度跟也增加了,过去高中不讲微积分,现在讲了。现在高中不讲三角,把三角挪到初中了。过去小学不讲代数,现在讲了。”

王文湛介绍,学习时间长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的学生有大量的作业。作业有习题,很多习题是抄书本。还有的习题是编出来的,社会上根本不存在。

同时,校内减负校外补也是中小学生负担重的原因。王文湛表示,“双减”政策出台以后,校外培训情况有所好转,但还远没有解决。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