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清朝咸丰帝:一个用爱和感动取得皇位,成就自己的大清仁君

来源:彤彤爱读书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2-06

前言

他用沉默和眼泪,让父皇选择他成为皇帝。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一位君主的继承人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品质?他必须雄心勃勃,语无伦次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吗?还是应当沉默以对,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来打动人心?这位最终登基成为大清仁君的咸丰帝,给了我们答案。

推心置腹,真情难掩

清朝咸丰皇帝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继位,他的登基确实充满了戏剧性。他并非如常人猜测的那样,是聪颖过人、思维敏锐的太子。在他的哥哥奕诰面前,他反而显得沉默寡言。

然而,最终道光皇帝选择了他。在那场历史性的秘密会面中,奕诰宏亮的抱负与奕琰无声的眼泪形成了强烈对比。表面上后者逊色,却最终感动了心怀天下的父皇。

这似乎有悖我们的常理,却道出了一种千古不变的父子之情——在面临生死,亲人永别之时,才华与雄心都微不足道,唯有真心才能触动人魂。

道光病危,紫禁城中弥漫肃杀

当年,道光皇帝英明神武,却也未能逃脱皇帝末路的宿命。在道光朝最后的几年里,他的龙体日渐羸弱,继承人的问题搁置不下。太皇太后慈禧也在暗中观察朝中各皇子的才干,欲行江山稳固大计。

然而道光帝绝非轻易可欺,在病榻上,他亲自召见两个最有继承资格的皇子。这无异于对他们的最后考核,看谁能为大局执远图,谁又能体恤父命,抚今追昔。

当年清廷规矩森严,皇子要面圣谒见皇帝都极为繁琐。奕诰和奕琰分别跪坐在外宫受训许久,这才得以入内面见道光父皇。一时间,禁域上下人心惶惶,无不津津乐道这场皇家继承人的较量。

奕诰志存高远 抱负宏图

先到的奕诰聪明睿智,深得皇帝器重。他从小好大喜功,有雄心壮志。一踏进宫门便大步流星而入,丝毫不见惧意。他在龙榻前稽首再拜,口中道是:“父皇龙体欠安,臣甚是牵挂。大清江山社稷,还望父皇明鉴。” 道光帝神色不明,略一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奕诰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妥当的奏折,其中详细记载着他对国家大事的种种规划设想。他先是陈说边防军政的整顿,言语铿锵有力;接着谈到内政与民生,一个个方案条理清晰。他旁征博引,讲解得头头是道,让人眼前豁然开朗。他扬言要使大清国力更胜盛世,文武两强,技冠四方。

道光听后颇感欣慰,见此子当真心怀天下,志存高远,遂轻声赞道:“儿啊,朕甚欣慰,你这番抱负不俗。盼你日后登大位,使我大清继续鼎盛富强。” 奕诰拜伏在地,语气中透着些微得意:“谨遵教诲,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众望。”他心中暗想,此番表现必定已稳操胜券,皇位非我莫属了。

奕琰感天动地 涕泪交加 与冠冕堂皇的兄长不同,奕琰性子文弱儒雅。他行至宫门隅,忽见一只受伤蝴蝶难以飞翔,轻轻抚上它破损的翅膀。奕琰心中一软,不忍它孤苦伶仃。他在宫墙角隙间缝了一座小小的蝶屋,装点着他亲手调制的蜜水。

“你走不动了就在这里歇息吧。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皇家花园里看那些鲜花。”奕琰轻声细语,转身去见父皇了。 他并未像兄长那般滔滔不绝地陈说规划,而是默默跪在床前。 道光睁开惺忪睡眼,见是这个温柔儿子,微微一惊。良久,奕琰抬头望向父皇,眼中尽是怜爱和心痛。

他想起小时候与父皇嬉戏的点点滴滴,又想起父皇麾下文武百官称职辅佐,治世有成......一时间,万千情绪涌上心头,奕琰再也忍不住痛哭失声。 “父皇......”他语不成调,面容沁出大颗晶莹泪滴。这泪水并非为谋取宠信,而是发自内心对逝去生命的不舍。它比任何言语都来得真挚动人。 道光轻叹一声,伸手覆上奕琰的手背。

他也想起这个儿子自小心思简单,待人温和,从未要求过什么。如今朝堂之上新兵连绵,奕琰终究不是那般蛮横决绝之人。但此番哀恸潸然,道光不禁心生怜爱之意。或许正因为奕琰的柔情真挚,父皇愈发不忍与他离别。

道光鉴定人心 一手遗嘱

两个儿子面圣出宫后,道光陷入了深思。左右侍臣无不屏气凝神,生怕一个不慎便猜不透皇上心思。良久,道光轻声吩咐太监传奕琰入内,之后便大限将至。 那日清辉灿烂,紫禁城里金碧辉煌。道光帝在华丽的龙床上缓缓合上眼睛,薨逝的消息很快传遍大内。

按照惯例,奕诰理应即位,毕竟他足智多谋,深得皇帝器重。然而此次,命运的齿轮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太皇太后与重臣打开道光遗诏,震惊地发现新帝竟是性格内敛的奕琰——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然而遗诏既出,他们也只得忍痛接受这个决定。

清廷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登基典礼。奕琰换上金碧辉煌的龙袍,稳稳坐在高高的御座上。他并不似先前那般唯唯诺诺,而是气度不凡、王者风范。在众臣朝拜完成后,他缓声宣布了自己的年号。 “朕即位,取‘咸丰’为元号。

盼我大清国泰民安,国祚永世长长久久。” 话毕,朝堂上轰然高呼万岁,向这位新晋君主表示忠心。咸丰帝神色安然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远,似在默默检验自己的志向,以及那被寄予厚望的宏图伟业。

感动父亲 最终称帝

一时间,整个王朝为此津津乐道。奕琰最终得以登基成为咸丰帝,这无疑令不少重臣大跌眼镜。更让人感到讶异的是,道光帝临终前竟传召奕琰入宫,并未召见奕诰。难道他早已看穿了二子的为人,早有定夺?这其中的曲折远比人们猜测的更加复杂。 事实上,道光看中的是奕琰对他极致的孝心。

面对生死离别,华丽的言辞与宏图抱负都成了过往,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正如那句千古名言所云:“悲不在词,在肺腑断;怒不在吼,在丹心寒。”奕琰是那么的默默无闻,却在生死关头令道光感动至深。也正因如此,这个看似懦弱的皇子,在一番无声的较量后终获胜,继承这江山社稷。

结语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真情和孝心,永远超越一切。它们构不成漂亮的辞藻,却能温暖整颗心灵。有人说奕琰实力不足以手握大权,却从未怀疑过他那颗赤子之心。道光因年迈体衰,能为天下苍生忧虑已非所能为力;但他仍可以把这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传递给他最信任的儿子。这份馈赠终将化为滋养这片土地的溪流,成就一代明君的仁政。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