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本书,带你去贴近生活,寻找人生的意义
1.
《一片叶子下生活》
作者: 刘亮程
作者满足于“落日呼牛见小村,稻粱熟后掩蓬门”的山村生活。这就是他的理想,一个朴实的理想和一种简朴的生活要求。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正因为他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虽然花费的精力,把一个对乡村的感情写在散文里。平和是他文章的主题,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艺术,人世间只要有情有爱,就将变得美好而光明。
这本书收录的作品共36篇,每一篇都是非常精彩,无不体现了乡野的自然之趣。乡下所有的一切,在他的笔下都是不一般的存在,他在其中蚂蚁一节描写,特别是他对蚂蚁窝的观察,细致入微,好像他也变了蚂蚁,跟着蚂蚁以前觅食,干活,并且,从蚂蚁的身上看到一股坚强的精神,这种普生的态度令人佩服。
一棵玉米的生长、一根木头的摆放、一些小虫的巢穴、一棵枯死的老树重新生根发芽、一匹野狼的凝视、一条野兔的道路……
“我”之外的人、物、事纤毫毕现于全文,无处不在的“我”便既悠然自得又乐趣无限。与山川对话,与小鸟对话,与拂过身边的一缕风,与停在头顶的一片云对话。每一段故事里都有“我”,每一段故事中亦没有我。真想就这样躺在这些文字所搭建的世界里,看蓝天上缓缓飘过的白天,听田间蛙虫共鸣,就这么一辈子,也挺好。
2.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
作者: 朱光潜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是美学大师朱光潜谈人生之好、生命之美的随笔集。他说人生,谈修养,聊理想,写友人旧事,有人生的智慧,也有对人性了解的深广。人生之美,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领略。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顷一刻,皆有风味。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挣扎着在有限的世界中做个自由人。在一顷刻一顷刻的生命中求真善美,认真演戏和看戏,求皆大欢喜,能活在当下,像草木虫鱼一样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对己牢记此身此地此时,不拖延不推诿;和友则求自在,各自欢喜。在多元宇宙开疆辟土,也像狡兔三窟,总有一处角落安身立命。
生命脆弱,文学音乐和艺术+山水田园都将丰富一个人内心的生态,让你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不孤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顺着自然的本性生活。如若工作中要顾及人情事故需要事事周全,在大自然里就可以尽情呼吸奔跑跳跃,可尽情享受做真我的片刻。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站在一定的距离审视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喜欢自己当下的样子就好。苟且有时,诗和远方亦有时,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亦因不完美才有更多的期待和精彩。
3.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作者: 林清玄
本书的主题是“以平常心面对人生”,这个道理多数人都知道,可真的去面对生活时,却很难做到。究其原因,大抵是人们想的太多。从《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书的44篇散文中,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林清玄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不要想太多。
为何不要想太多?“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究竟是何意思?从《常想一二》一篇文中,林清玄这样写道:“我们的生命里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的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了。”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理念。其实看看这篇文中作者朋友的做法便知,他在工作中不如意,但回家看到“常想一二”这四个字就会觉得开心。
如此态度,是可以锻炼的,是可以去思考的。人的生活状态,说白了还是思想所制约的。若是从思想上改变,生活中自然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生活,本就应该简单,纯粹,人,本来就应该单纯,真实。
上一:暂无
下一: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