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冠肺炎医保统筹支付近亿元!向医疗机构拨付4.37亿周转金
9月28日,广州举办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建龙介绍,疫情期间,广州医保已拨付涉及86.41万人次的新冠肺炎特殊医疗保障费用,医保新冠肺炎统筹支付9579.38万元,向本市21家医疗机构共拨付专项新冠肺炎周转金4.37亿元。
目前,广州有16395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基金累计支付5.73亿元。广州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让医保患者药费负担减少约2.21亿元。广州269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同时选定省内外34739家定点机构为广州参保人提供异地就医联网服务。
拨付86.41万人次新冠肺炎特殊医保费
早在今年4月,广州医保局就发布相关文件,及时跟进落实疫情防控医保政策。对确认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参保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胸部CT筛查、检查等特殊医保待遇。
陈建龙在发布会上亮出一组数据:截至8月31日,广州医保已拨付涉及86.41万人次的新冠肺炎特殊医疗保障费用,医保基金统筹支付总额9579.38万元。广州医保向本市21家医疗机构共拨付专项新冠肺炎周转金4.37亿元。
同时,广州医保实施医保缴费减、降、延政策,今年1-8月累计减轻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136.85亿元,预计全年可减负171.75亿元。疫情期间参保人高频办理的业务开通网上办、电话办,零星报销时限调整为疫情结束后1年内办理,开通“穗康”小程序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购买医用外科口罩,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超1万人受益,长护险基金累计支付5.73亿元
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长期护理险试点扩围。长期护理险成为热点。
在这一方面,广州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增强长期护理服务供给能力,截至2020年8月31日,长护定点机构增至194家,广州累计16395人享受待遇,基金累计支付5.73亿元,人均每月支付2662.88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日起,广州实施新的长护险补充政策,参保人在住院期间即可向所在医疗机构提出长护评估申请,实现医保待遇和长护险待遇的无缝衔接。
同时,广州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今年1-8月,广州共救助困难群众79.9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4.04亿元。试点医疗救助全城通办,实现困难群众跨省和省内异地住院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为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广州不断落实医保惠民政策。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广州市社会医保参保人数1302.2万人,比上年度增加54.5万人,参保率约98%,其中职工803.1万人、城乡居民499.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28.1万人,比上年度增加42.8万人;资助困难群体参加社会医保19.3万人次。目前职工医保参保人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11.1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达到70.81万元,门诊特定病种扩大到58个,指定单病种扩大至33个。职工医保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90.4%,城乡居民医保达到76.8%,群众看病就医更有保障。
25个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是广州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两把‘钥匙’。” 陈建龙说。
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这一探索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对广州智能监控示范点建设中期评估评定为优秀。
同时,广州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
2019年4月1日,广州正式组织实施国家试点,一年以来中选品种采购总量为4.34亿片(粒、支),超额约定采购量96个百分点,25个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与启动国家集采试点前价格相比,医保基金约节省3.72亿元,医保患者药费负担减少约2.21亿元。
同时,广州及时完成国家集采试点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核拨工作,向445家医疗机构拨付结余留用金额1.85亿元。
广州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新模式,全省已有11个地市相继加入广州GPO平台,截至目前,采购合同金额累计超过611亿元。按广州GPO实际采购价格计算,2019年节约采购费用约39亿元。
“一些常用药降价明显,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特别是长期慢性病人的药费负担。”陈建龙说。
对中医药的发展,广州也在医保政策上予以支持。广州医保通过实行中西医同病种同支付标准、鼓励中医特色病种临床应用、设置权重系数等方式,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广州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广州医保支付范围。
广州还优化医保定点评估,将中医医疗机构优先纳入定点,实现随时申报、30天办结。近日,省医保局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广州将在省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完善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鼓励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疾病,提高参保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参保人可在34739家定点机构享受异地就医联网服务
陈建龙表示,广州第一时间实施医保支持慢性病长处方和“互联网+”复诊政策。截至8月31日,全市有172.27万人次参保人享受长处方政策,累计统筹支付约4.8亿元。
广州医保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医保“放管服”改革,推进新增定点医疗机构评估改革试点,实现“随时申报、月内办结”。优化涉企业事项办事流程26项,办理时限压缩三分之一,办理材料减少55%,网上办结事项达20项。
此外,广州还大力推进“互联网+医保”,截至8月31日,医保电子凭证共计激活732万多张,支付金额约2.04亿元。在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方面,截至8月31日,广州269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同时选定省内外34739家定点机构为广州参保人提供异地就医联网服务。
医保也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施医保缴费减、降、延政策,2020年1-8月累计减轻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136.85亿元,预计全年可减负171.75亿元。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按月缴纳职工医保费用的企业,可在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补办补缴,不收取滞纳金,不影响参保职工享受就医待遇。
下一步,广州将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实施“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医疗保险与补充保险无缝衔接。继续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购买服务和综合保险项目,提高困难群众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