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风堂丨于右任融碑帖书法两大美感样式于一炉,开拓了书法新格局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太平老人,陕西泾阳人。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同盟会员。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后曾任上海大学校长,1931年后长期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书法初学赵体,后潜心于北魏碑刻,尤得力于《郑羲碑》《石门铭》,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善草书,以碑入草,用心布白,于宽博潇洒之中别具神韵,造诣甚深。编著《标准草书》等。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大体可分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工行楷,以魏碑为基础,在沉着洒脱的笔法中,呈现出豪放磅礴之气。晚期多为标准草书,形美笔简,仪态万千,出神入化。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在魏碑临习中于右任的书法逐渐的开始显露天真率意,他的字扁方严谨、应规入矩,笔画穿插避就,辐射逸宕,点画顺笔人纸,收笔舒展纵放,形成显著的洒落率真、雄奇高古的风格。知古法而不墨守古法,这是于右任对传统笔法的突破与变革。他的书法风格开始出现了大的转变,从楷书中跨越出来,开始转攻北魏书体。在主攻魏碑的同时,仍常习真、草、隶、篆诸体,博采众长,而为己所用。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书法的成熟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时期是于右任先生书法艺术形成和日臻成熟的时期,字体雄豪婉丽,冲淡清奇,潇洒脱俗,简洁质朴,给人仪态万千之感,结体重心低下,用笔含蓄出势,神韵皆备。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以坚实的魏碑功底为基础,以大起大落、浑厚有力的用笔、使行草魏碑化,魏碑行草化,行书魏碑融会贯通,从而写出了气势磅礴、极富个性的个人书法艺术风格来,他的字有的如巍峨泰山,有的如苍劲奇峰,有的如仙鹤展翅,有的如高空流云,有的静如处子,有的飞如蛟龙,每一字无不变化万千,出神入化。毕生的精研苦练在晚年更日臻成熟,力能扛鼎,终自成一家。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人们把这种独树一帜,雄视书坛的书体称为行楷书,也称为“于体”。“积健为雄,器大声宏”是对其魏碑行楷最好的描述。他的行楷书,融碑帖书法两大美感样式于一炉,开拓演绎了书法新格局,成为颠、狂以来难得出现能独步书坛的划时代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