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民生

上海警方今年已清补失踪儿童信息130余条,寻回两名被拐儿童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4-20

1

2021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了以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犯罪嫌疑人、全力查找历年失踪被拐儿童为目标的“团圆”行动。

在此基础上,上海公安机关依托全国打拐库,积极开展基础信息核查完善、生物数据采集比对等工作。

上海警方透露,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共清理补全全国打拐数据库失踪儿童父母亲信息130余条。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两名历年失踪儿童回归家庭。

2011年6月,在沪务工的年轻男子陈某来到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求助,称自幼被他人领养,希望上海警方可以帮他寻亲。

对此,上海警方按规定为其办理了相关手续,并采集了陈某的生物样本登记入库。近10年来,总队一直在努力帮助他获取有价值的寻亲线索。

上海警方采集血样。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今年3月4日,刑侦总队发现陈某的亲缘关系成功比中一贵州籍陈姓家庭,经再次核实确认亲缘关系后,立即与当年反映情况的陈某取得联系,发现陈某已回福建生活。

与此同时,总队通过努力也找到了在贵州生活的陈某夫妇,了解核实相关情况。

据悉,陈某夫妇的儿子于1985年出生,1989年在贵州的家中被盗,年仅4岁的孩子就这么“消失”了,让陈某夫妇痛不欲生。

虽然该案经当地警方工作,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获,但是被盗孩子的下落始终不明。

今年1月,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以查找历年失踪被拐儿童为目的的“团圆”行动,陈某夫妇得知消息后在贵州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采集了生物样本录入全国打拐信息系统,为寻亲带来了转机。

今年3月,刑侦总队接到公安部全国打拐数据库比中通报,陈某与贵州录入的陈某夫妇血样符合亲缘关系。

3月25日下午,双方家属在沪重新团聚。

另外一起案件中,警方通过该数据库寻回了另外一名失踪儿童。

1999年2月14日,10岁的小郭在上海市闵行区龙柏菜场内父母经营的蔬菜摊位前玩耍时失踪。

家人赶紧发动周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寻找,但却一无所获。随后他们向闵行分局报了案,分局第一时间采集了郭某父母的生物数据,并调用大量警力多方寻找,郭某夫妇也印刷了很多寻人启事,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多方寻找。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有限,孩子始终没有落下。

时隔22年后,刑侦总队在今年2月接到全国打拐办通报,发现由浙江杭州警方采集的男子“张某”的生物样本与郭某夫妇有亲缘关系。为核实情况,刑侦总队立即会同闵行分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据“张某”自述,他自幼不擅与人交流,当年迷路走失后,有过一段流浪经历,后来被好心人收养,在安徽长大,目前在浙江杭州打工。调查组重新采集郭某夫妇与“张某”的血样,再次进行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和确认,认定郭某夫妇就是“张某”就是1999年在沪失踪的小郭,如今已在杭州定居生活。

近期,失散家属最终实现团圆。

上海市刑侦总队五支队政委向媒体透露,近年来,上海警方按照公安部“团圆”行动工作部署,不仅充分运用“科技+人力”“传统+现代”手段,想方设法尽全力寻找历年失踪儿童,帮助失散家庭重新团圆。

具体来看,针对本市未满14周岁儿童群体走失求助的警情,上海公安于2011年建立了“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明确本市各级公安机关接报14岁以下儿童失踪警情,立即受理并第一时间组织警力在失踪地周边开展寻找、调查取证等先期处置工作。如需发动社会力量寻找,可将儿童失踪信息发布到公安部儿童失踪紧急发布平台,平台将以儿童失踪地为中心,通过移动媒体向一定范围内群众推送,广泛收集线索,帮助尽快找回失踪儿童。

此外,近年来,上海公安不断升级优化相关工作机制,对疑似被拐、网络涉拐舆情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开展失踪走失儿童查找工作。市局刑侦总队还定期抽取全市失踪类警情,逐一梳理分析并电话回访,督促接报单位切实消除隐患,确保每起警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去年以来,上海警方通过“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已成功找回因离家出走或迷途走失儿童50余名。

近年来,上海警方还强化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与市救助管理站、市儿童福利院、市弃婴弃儿临时看护中心等民政机构建立常态长效合作机制,对救助的不明身份迷途人员、来历不明的未成年人,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想方设法明确真实身份,定期采集生物数据入库比对,并积极与反拐志愿者、反拐公益网站建立寻亲合作机制,帮助失散家庭查找亲人、重新团圆,成果显著。

近5年来,上海警方通过各种警社合作渠道,已帮助180余名被救助人员成功找到亲人后重归家庭。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