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力争到2025年图书馆达380个以上
广州力争到2025年图书馆达380个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7年施行。8月25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广州市贯彻实施该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召开座谈会。
广州粤剧院即将建设完成
执法检查组先后前往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海珠区周周乐健身设施点等地实地检查。
据了解,市级重点文化项目广州粤剧院和广州科技图书馆落户天河区,即将建设完成。天河区还规划建设区少儿图书馆、区博物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区级全民健身中心等文体设施。
海珠区目前在建的区文化服务中心(海珠体育中心二期)是区重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游泳馆、青少年宫、图书馆等,计划2023年底前项目完成验收。该区还积极协助市有关部门推进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美术馆和广州市科技馆建设工作。
力争到2025年全市图书馆达380个以上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市、区、镇(街道)及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今年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广州综合排名居全省首位。
广州市重要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广州海事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等相继建成开放。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新馆、广州粤剧院等新建文化设施进展顺利,康陵遗址保护利用工程主体已完成。
基层文化场馆功能布局得到新提升。截至2020年,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1699个,其中通借通还网点566个,提前实现每8万人一座图书馆的“十三五”规划目标(达6.35万人/座);文化馆(站)199个,社区(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44个;登记注册的博物馆65家,12个区级以上文化馆、13个区级以上图书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三级以上博物馆总数达23家,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12.59平方米;全市体育场地共计35335个,面积达3898.85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8.92个,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市体育局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开通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平台——“群体通”平台,累计超过1913万人次受惠。
下一步,广州市将坚持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以深化城市更新工作为契机,优化基层文化设施布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图书馆总量达到380个以上,保障每5.5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总量达到150座,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800平方米。制订实施《广州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三年计划(2021-2023 )》,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