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生机,陈半丁花卉册页一组
一般来讲,国画花鸟的学习过程相对容易一些。有很多半路出家的画家,或者国画爱好者,往往都从花鸟画起步,进行学习。如何理解这个观点呢?
首先,很有道理。因为创作花鸟画笔法单一,几乎都是中锋落笔。其次,花鸟画在创作中几乎不用过多的夸张手法,只需还原即可。好学,好画,容易出作品。所以,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只要是以卖画为生的画家,都会研究花鸟画技法。
画花卉是创作花鸟画的基本功,早在宋代就有了描绘多种花卉的成熟技法。清代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画派,更加把描绘各种花卉的手法推向新高度。以至于,有清一代的画家,只要画花卉,都有恽寿平的影子。随着海上画派的异军突起,大写意花卉、小写意花卉的出现,才让人看到这样画也不错。
这组花卉册页是陈半丁的作品,他是浙江绍兴人。陈半丁从小酷爱书画,成年后前往上海拜入吴昌硕门下学习。吴昌硕很喜欢陈半丁,觉得他有画画的灵气,常常亲切地称呼他为“半丁小友”。后来陈半丁前往北京发展,称呼又变成了“半丁旧友”。
陈半丁画花卉,最大的特点是生机无限,让人感受到了花花草草中蕴藏的生命力。有了生命力就有了真实感,有了真实感就能打动人心。陈半丁到北京的时候,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人生阅历的增长与绘画技法的锤炼,让他钟情写意画风。
六月,栀子花开。油绿的枝叶,雪白的花朵,芳香的味道,让人浮想联翩。陈半丁画栀子花舍弃了这些漫无边际的想法,只抓重点。力道沉稳、色彩明快,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展现。
画梅花是创作的必修课,铁干、细枝、红梅。陈半丁说,他画的是“铁梅”。铁骨铮铮,充满力量感。陈半丁用水笔淡染,层层叠加,故意强调粗大枝干。遒劲、枯老、倔强、热情,如果把梅花比喻成一个人,这个人应该具有以上特征。
梅花开得热热闹闹,由一簇簇变成一大团。这就是陈半丁画出来的生命力,给观者带来鼓舞,带来力量。
高雅和通俗有的时候仅有一线之隔。神仙祝寿,多么美好地祝福,画家以此为题该怎么画?画一个寿星手捧寿桃,这就是俗;画一枝梅花、一株水仙,这就是雅。
陈半丁借用花卉的寓意表达祝福,这样的作品有民间绘画的影子,也有文人画的情趣。由于陈半丁笔墨高超,画出无尽生机,他以此作为寿礼,十分贴切。
陈半丁的作品有高雅脱俗的一面,也有自由抒情的一面。他把心意留在了画中,如同有了画魂,如同有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