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构建雨林式创新生态 打造科技创新活力区
天河构建雨林式创新生态 打造科技创新活力区
12月1日至4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召开。期间,天河区相关负责人在“读懂广州”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专题研讨会上做主旨发言。据介绍,天河区将发挥珠江新城科创、金融、专业服务等资源集聚优势打造科技创新活力区,以全球视野构建高质量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产业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助力广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强市。
加快创新要素聚合 做强做优创新主体
一直以来,天河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能级迅速攀升。2020年天河成功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位列2020年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第一、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二,辖内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创业生态蓬勃发展。
在创新生态营造方面,天河区充分发挥天英汇“五位一体”平台作用,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进一步优化双创生态圈。积极打造“一赛一节一基地”创新生态体系,连续5年成功举办广州国际创新节、连续6年举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近年来,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全球超过1万个优质项目参赛,服务全球各地超过10万名创业者,天英汇已成为天河区对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引入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企业的重要平台和“双创”名片。
近年来,天河科技企业也呈“井喷式”增长,2021年以来新增科技类企业3.4万户,占全市新增38.2%,同比增长105.4%,科技类企业达11.82万家,占全市31.0%。实施精准化招商策略,聚力加强龙头企业引入力度,近两年累计签约科技企业项目超30个,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落地项目营收总额超百亿。
同时,天河区注重建强孵化育成体系,引导企业“从小到大”。打磨“天河优创”体系,充分挖掘科技创新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天河样本”,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天河创新载体总数实现4倍增长,连续五年省级以上创新载体数量全市第一。2021年新增市登记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7家,总数达225家,总孵化面积超137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孵化器4家,在全国各区(县)中并列第一。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科技创新特区
据了解,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区设立了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板。联合广东省股权交易中心发起设立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板,进一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结合科技成果在转化中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引导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成果、技术、产业、资本有效配置。目前,已吸引注册展示科技成果270项。其中,莱檬生物的“高纯度果胶合成核心技术”申请了10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首次顺利实现进口产品替代,打破了海外四大巨头长期垄断。
同时,天河区从科创企业的技术需求出发,扩大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对接渠道,高校及科研院所以“揭榜比拼”方式,为企业找到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广州赛区)的举办,加快形成“揭榜挂帅”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已成功为27家有技术需求的区内企业对接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金额超1900万元。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天河区还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六家发起单位签订《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遴选推荐七批共15个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天河基地进行转化。此外,为加强科技成果国际合作,天河区引进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旨在打造立足广州、辐射全国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和国际项目信息中心。
目前,天河正全面优化“雨林式”创新生态,发挥天英汇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作用,搭建金融、人力资源等机构与科技企业对接平台,2020年以来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过1万家次,为区内企业授信超10亿元,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8年全市第一。构建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天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区将通过持续努力,强化要素支撑,全面释放创新活力;聚焦技术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龙头引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高位转化,打造科技创新应用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