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背街小巷加装修复 5317 盏路灯
广州背街小巷加装修复 5317 盏路灯
广州市很多最具有烟火气和文化底蕴的背街小巷,大都属于非市政道路,街巷狭窄、走向弯曲,照明设施不足。近年来城市发展变化大,人口增速快,原本通行需求不高的背街小巷等非市政道路,路过行人越来越多,夜间缺少照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今年年初,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印发实施《关于提升全市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设施亮化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各区照明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市范围内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设施开展一次地毯式大排查,摸清底数,并常态化开展 " 有灯不亮、有路无灯 " 整治工作。据悉,市住建局将道路路灯零星加灯纳入日常维护专项工作中,截至目前总计加装并修复 5317 盏路灯。
已完成 2282 个背街小巷路段线路巡查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创新道路路灯加灯模式,把道路路灯零星加灯纳入日常维护专项工作中,加灯周期由原来 2 年缩短至 2 个月以内,有效提升加灯工单办理时效,从源头上提高市民满意度。截至目前已完成 2282 个背街小巷路段线路,共 17234 盏路灯的巡查工作,总计加装并修复 5317 盏路灯,小路灯点亮大民生。
此外,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坚持将 " 照明信访投诉求助工作 " 列为班子会议的常设议题,持续关注信访投诉求助工作开展情况。如接到居民反映海珠区沙溪新一街 33 号缺失路灯、白云区金沙洲彩滨南路江边及浔峰山生态公园路灯不亮等问题时,迅速反应,高效加装、修复亮灯,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得到街坊的一致好评,市民还专门在 " 活在金沙洲 " 公众号上发文致谢。
中心五区 21.6 万盏路灯已集中管理
针对广州市照明设施数量大、系统组成复杂、时空跨度大、安全管控难等特点,市住建局基于资产图谱构建智慧照明管控平台,科学构建城市照明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照明治理能力和水平。
具体来说,以电箱为基准单元、电箱管理人作为责任主体,全过程日常运维进行管理,形成整体高效的工作机制。将数据结果广泛应用于日常维护管理,实现 24 小时监控,自动预警,自动考核。对中心五区 1764 台电箱、4623 条回路、21.6 万盏路灯进行集中管理,对 " 一带两轴多节点 " 全域景观照明 829 台电箱、2 万多条回路、81 万多盏灯具进行统一管控,实现常态化在线率均在 99%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