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与东盟合作开放新通道
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一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开出中老班列逾70列
打造大湾区与东盟合作开放新通道
截至12月2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其中国内段720万人次、老挝段130万人次;发送货物112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190万吨。本栏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编者按
12月3日,“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迎来开通运营一周年纪念日。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要求,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的重要指示精神,南方日报与云南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湖南日报、新华日报共同推出“黄金大通道 钢铁新丝路——来自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的报道”主题报道,全面深入展现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年来,黄金大通道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开放,高质量赋能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一周年。走向世界新通道,开放发展新机遇。全长1000多公里的中老铁路以云南为支点,内联中国腹地、外接南亚及东南亚,进一步打通了国内市场和东盟国际市场,为沿线地区开放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截至11月,粤港澳大湾区共开出71列中老班列,来自珠三角的丰富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陆上物流大通道,抵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成绩亮眼 货运需求畅旺
中老铁路全线开通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开出的中老班列逾70列,平均每周都有1—2列火车满载着“广东制造”开出,货运“成绩单”十分亮眼。
当前,深圳平湖、广州增城、广州大朗、江门北等多个广东地区货运站点已形成区域联动,华南地区中老班列货物集散物流中心已初具规模。
以江门为例,去年中老铁路开通后不久,江门就提出加快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开通中欧班列和东南亚货运铁路班列。今年3月,“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从江门北站顺利发车。“企业选择中老班列承运货物,可在江门北站完成申报、查验、放行等海关业务,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降低通关成本,通关效率显著提升。”江门市珠西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潘志远介绍。
今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中老泰”国际冷链班列的发车更是进一步丰富了这条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东盟的陆路运输大通道,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地区间的国际冷链物流通道正式打通。“冷链物流主要运输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生鲜食材,以及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疫苗等医药产品。”粤通物流公司平湖南铁路物流园经理沈茂斌介绍,为实现从卖家工厂到买家仓库的全程恒温运输,最大限度保证冷鲜货物质量、降低货损,确保货物顺利装车,新鲜到达,国际班列还有诸多创新。今年,铁路部门对95306货运服务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为国际联运客户提供提报需求、电子签认、线上追踪、电子支付、线上交付、网上理赔等全程“一站式”网上服务,在方便客户的同时规避疫情感染风险。
“以前95306系统只有网页版,我们需要先在电脑前报计划,再到营业厅签字后拿纸质运单,手续较为繁杂。”广东铧为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华平告诉记者,现在登录95306提报需求后就能自助完成电子签署,发送货物轻轻松松,还可以实时掌握运输动态,一部手机就能搞定,“真的是太方便了”。
抢抓机遇 深化两地经贸合作
中老铁路开行一年以来,凭借“成本低廉、安全性强、绿色环保”等优势,货运需求旺盛,已经成为带动中老两国进出口贸易的黄金物流通道。相较于原有的海运或公路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在效率、安全、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市场前景可期,为中老经济合作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活水。
“该班列增加了粤港澳大湾区至东盟地区的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了两地物流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加强区域之间贸易联系,让老挝企业和普通民众更好地享受地区一体化发展红利。”广东粤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经裕说。
随着RCEP协议的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物资流动将更加频繁,对跨境物流通道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今年9月,以“RCEP与老中铁路开通新机遇”为主题的广东国际商机推介会在广州举行,为两地企业务实搭建商机平台,深化两地经贸合作。广东省贸促会会长方利旭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广东作为对东盟合作的“桥头堡”,不断深化与老挝的交流与合作。RCEP正式实施和中老铁路开通将为双方贸易投资合作带来新红利,“要用好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共同打造稳定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两地共赢发展。”
“我们将持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开发南亚(老挝)和中亚班列,保持班列稳步增长。”广铁集团货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铁路部门将通过大力打造“物流基地+产业园+港口”利益共同体,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发挥铁路枢纽、沿海港口和地方物流基地聚集效应,不断提升中老班列开行效率和增值服务,为“广东造”产品更好地“走出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运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