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南粤

深圳医护驰援日志|我的大学同学去世了,那天我打了6个小时电话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3-01

北大深圳医院龙翔:

我的大学同学去世了,那天我打了6个小时电话

2月28日 写于武汉

来武汉快20天了。我们对口支援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负责筹建、管理,而我恰好就是在中南实习、读研的,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曾经的老师、同学,感到非常亲切。

前几天,我还遇到了我曾经的老师章军建,现在他已是中南医院的院长了。时隔20年再见面,我跟他做自我介绍时,他还记得我,让我很感动。

两周前,我从大学的大班群里看到一则消息,有人说:黄文军住院了,可能要到ICU去。

黄文军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曾经同班将近两年时间,但毕业20年来,我们都没有联系了。可是这个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是那种很淳朴、善良的同学。

我的一个好朋友跟黄文军很熟悉,2月22日那天,这位好朋友告诉我,黄文军的病情很糟糕,上ECMO后多发脏器出血,又撤机,之后血氧上不去,血压维持不动,很快就多脏器衰竭了。

看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我还记得20多年前在学校跑800米体育考试,我们女生跑800米真的很要命。他不停地为我们加油、呐喊,跑到最后快要冲刺时,我是真的感觉气都喘不动了,他就赶紧跑上来,跟着我跑,拖着我拽着我助跑,他那张脸我记得特别清楚……

我想要救他。我在深圳时做过一些干细胞方面的研究,其实我在来方舱之前,也有几位合作过的干细胞公司跟我商量,能不能一起做新冠肺炎的干细胞治疗方面的小的临床研究?当时我拒绝了,因为我们医院不是定点医院,病毒传染性这么强,不敢随便做,一定要到P3、P4实验室去做。想到这,又了解到中南医院对这方面有临床研究,我当即找到我的老师章军建院长,我说,“章老师,黄文军是我一个小班的同学,现在他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现在病危,情况非常糟糕,我要请您帮个忙。”

当时院长还以为我要把同学转过来,跟他说明情况后,老师问我,你信干细胞对这个有用吗?我说我信!他说行,然后帮我打电话,又给了我他们ICU主任的电话,我这才通过他们的帮忙联系上干细胞公司。后来得知干细胞公司在北京,可北京的公司怎么运细胞啊?我又联系深圳的干细胞公司。深圳的一家干细胞公司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一个项目也立项了,我绕着弯儿找到了他们的董事长。我说我是呼吸科医生,我就是深圳过来的,你们有这个研究,我现在就需要细胞去救人。他说好,没问题,而且马上帮我联系冷链。同时我又问到了北京公司的联系人,他告诉我武汉已经有实验室了,已经在做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在培养了,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因为武汉到孝感就两个小时路程。

联系好细胞,我开始联系黄文军的家属,征求家属意见。打电话给他爱人时,他爱人很冷静,对我的想法很支持。我们意见达成一致后,就开始找医院对接。

医院对接需要走流程,需要专家团队来指导这个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我当时什么都没有,我只有细胞。我想起了在电视新闻发布会上,李兰娟院士讲过干细胞治疗可能有效,我又立即联系上浙大附一的李兰娟院士团队,从他们那里看能不能问到这方面的经验。这时有同学告诉我,李兰娟院士就在湖北省人民医院ICU病房。我们刚好有一个同学就在那里,就直接请同学帮忙打听。后来得知一个情况,他们建议还是不要对黄文军做了,没有用的,说他已经到了危重症的终末期,何况现在干细胞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撑……

忙忙碌碌,从有希望到希望破灭,我们又回到了原点。那天,我连续打了6个小时电话,从下午4点到凌晨1点。开始我们真的抱有很大希望,以为找细胞最难,以为找团队很难,结果大家一听到是要帮助病危的一名医生,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陌生人虽然天各一方,却又像是一家人。我真的很感谢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感谢他们接到我电话后那么积极的支持我。

但我们没有得到最终的胜利,我的同学第二天就走了。

黄文军同学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那天,她告诉我,去年他们夫妻二人带着他们12岁的孩子去了我们学校和武大,走在了那个曾经是我们大家一起早读英语的地方,看到那个角落已不再有人早读,显得有些萧条……但是我相信,十年以后,他们的孩子这一代人,他们孩子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代代优秀的黄文军同学的接班人。

北大深圳医院陈洁丽:这场战“疫”中,安慰也是良药

2月26日 写于荆州市监利县

这是我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第13天。

一切恐惧源于未知。来荆州之前,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新冠肺炎病人很可怕,不可接近,只可远观。来到监利人民医院,经过一个星期的进舱实践,打破了我以前的观念。

这里住着的都是新冠肺炎病人,有一家子的、有父子俩的、有两口子的,也有独自一人的……他们由开始的彷徨、焦虑,到现在积极、乐观,对医护人员配合、尊敬、感恩。其实,他们也是可爱的人。

新冠肺炎患者,除了采取治疗措施外,心里疏导和关爱也非常重要。记得,我第一次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立马有几个病人围过来,好奇地说:“你是新来的?你是广东深圳的?”我立马点头:“是的,你们好!我来自深圳。”他们听了,很开心:“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到荆州来,加油!”老实说,那一刻,他们的热情触动了我。此刻,我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了,原来病友们都这么友善。

今天交完班,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传来,“护士,我老婆发烧了,37.8度,快给她打针!”这位大哥是1床的病人,2床是他的妻子。“我老婆前两天没这么烧的,今天烧得太厉害了,会不会烧坏!”他很焦虑不安,手足无措地对我们说。我和老师立马安慰他,让他先不着急,马上了解他妻子的情况。

经过问诊和体查,病人目前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只是还有一点咳嗽咳痰,体温偏高。

根据新冠肺炎最新的诊疗指南,我向他们耐心详细的讲起了课:“大哥大姐,你们先不着急哈,目前,大姐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咳嗽、咳痰还有发烧是这个病的特点……你们放心,我们会特别关注的,并会定时监测你的体温,也会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有什么不舒服告诉我就好了。”

说完后,看着他们稍微安心一些,我顺便和他们拉起了家常,渐渐地,他们紧张的情绪慢慢缓解,后来还能和我说说笑笑。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病人,特别是新冠的病人,更是适用。但愿这些可爱而又勇敢的人,通过医护患的共同努力,能像监利的天气一样:昨日烟雾笼罩,今日却是晴天。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