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梅兰芳前妻,她是杜月笙心尖上的人,她是傲骨铮铮的孟小冬
当一个女人,陷入爱情里,要爱情还是要事业呢,我想大多数的女人会选前者。
当一个女人被情所伤,心灰意冷时,是委曲求全,还是挥剑断情呢,我想,大部分女人还是选前者。
今天,历史沧澜给大家讲一个和普通女子一样会为情义无反顾,但又和普通女子不一样的,会决绝断情的近代奇女子的故事。她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前妻,被黑帮大佬杜月笙捧在心尖上的女子——梨园冬皇,孟小冬。
一、苦练技艺,终成梨园冬皇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她九岁开蒙,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当时的名角同台共演,一炮而红。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
在上海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让这个小女孩骄傲止步。她要向着心中的“圣地”——北京京剧界再出发。一九二五年,孟小冬离开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中国自古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京剧科班最开始也是不收女徒弟的。女子想在京城梨园唱出名气,难如登天。
辛亥革命后,北京有了崇德社、维德社等坤班,虽然女演员唱京剧流行起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演员还是进不了前门外的大戏园子。即使已经在上海唱出名声的孟小冬,刚到北京时也只能在游乐场演出。
但初到京城的孟小冬并不气馁,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参加永庆社、庆麟社、崇雅社等坤班演出。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的著名男角老生不相上下,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时人更送她一个雅号——梨园冬皇
那时,京剧界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而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
二,你若无心我便休
孟小冬与梅兰芳,这两位京剧界的翘楚,在命运的安排下,在一次大宅门的堂会上相遇了。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男女角色颠鸾倒凤,演来精彩又浪漫,在好事者的撮合下,这一对京剧界的翘楚,男才女貌,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一对佳偶,成为轰动剧坛的佳话。
孟小冬时年19岁,正是花季少女为爱痴狂的年纪,而梅兰芳已经是三十几岁,有两房夫人王明华与福芝芳。但孟小冬完全是单纯的对梅兰芳的爱慕,不顾封建的妻妾等级,毅然嫁给梅兰芳,这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制的社会中本是无可指责的。
孟小冬为顾全梅兰芳的颜面,嫁给他后就不再抛头露面,而是选择在名声最胜的时候息演。为了这段感情,孟小冬的牺牲不可谓不大。但,她的一片痴心付出,却并未得到梅兰芳的对等回报。
梅兰芳对孟小冬,远没有孟小冬的深情,毕竟,他已经有两位妻子,虽然正妻王明华身体不好不大管事,但二夫人福芝芳却是个醋性很大,又善于争宠的厉害角色。花季年华,单纯热情的孟小冬哪里是福芝芳的对手呢。
梅孟的隔阂,始于孟小冬一个疯狂的粉丝——李志刚。由于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后便不再登台唱戏。让爱慕孟小冬的李志刚大受刺激。竟然持枪见梅兰芳,并开枪打死了梅兰芳的好友,从中斡旋的《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虽然李志刚被军警则乱枪击毙后枭首示众,但梅兰芳从此对孟小冬日益冷淡,究其原因,虽有福芝芳的从中挑拨和梅家人对孟小冬的迁怒,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梅兰芳远没有孟小冬那样深爱。
后来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依礼去梅府祭拜,却被福芝芳拦在门外,并用肚子里的孩子威胁梅兰芳,不准让孟小冬进门。梅兰芳这时软弱了,没有替孟小冬出头,而是让她离开,众目睽睽,孟小冬的心彻底凉了。多年来扮演男子的血性刚强早已融入了孟小冬的骨血,她毅然离去,1933年9月5、6、7日连续三天在《大公报》头版连续登载了"孟小冬紧要启事"
以下节选启示内容:
“……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
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这则启示,虽是孟小冬主动登报与梅兰芳离婚,但其中心酸无奈,唯有当事人才深有体会。
爱你,可以抛弃一起,爱你,却不容你践踏尊严,你若无心我便休,刚强的孟小冬在当时的此举,可谓惊世骇俗。
深受情伤的孟小冬也发下誓言,“这辈子除非不唱戏,要唱,就一定比你梅兰芳好,这辈子除非不嫁人,要嫁,也一定比你梅兰芳好”
虽然此后梅兰芳曾冒雨站在孟小冬门外,求见孟小冬,但她始终未给梅兰芳开门。有人说孟小冬凉薄,但凉薄之人怎肯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甘心四年做他背后的女人,还要面对争宠夺夫的戏码。凉薄之人,怎会将自己置于舆论漩涡,也要登报离婚。她的举动,更像是伤心至极的反扑,爱之深,责之切(梅兰芳对孟小冬也并非无情,只是没那么深爱)。
三、我算丫头,还是女朋友
孟小冬深受情伤后,把自己的心也冰封了起来,但没想到,还是被一个人慢慢融化了。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上海皇帝”的黑帮大佬——杜月笙。
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分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1929年他虽然娶了名须生姚玉兰为四夫人,但对孟小冬依旧念念不忘。
孟小冬与梅兰芳离婚后,一心扑在事业和学艺上,她一心拜京剧大家余叔岩为师,但多次拜师未遂,多亏杜月笙从中斡旋,终于在而立之年得以拜师,实现了她北上求学的心愿。也传承了京剧余派的衣钵。
杜月笙对孟小冬的付出总是小心翼翼,不露声色。不管是安排她在上海演出,还是替她拜师斡旋,都是默默的不让孟小冬知道。他知道孟小冬性子刚强倔强,也佩服她的坚韧的意志,非凡的才气和对艺术执著的追求。从来不会把黑帮大佬那一套用在孟小冬身上。
但孟小冬还是从她的好友姚玉兰处得知了杜月笙为她做的一切。在姚玉兰的嘘寒问暖,杜月笙不露声色的敬重体恤下,终于使她感到数年来未曾有的温暖,她那孤苦无依的心灵又找到了依托。
孟小冬感于杜月笙数年来的情深意重,加上姚玉兰的一再撮合,终于以身相许,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一家迁居香港。
此时的杜月笙已是年逾花甲一病翁,孟小冬入门后,就担起了照顾杜月笙的责任,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不少安慰。此举,似乎报恩大于爱情,而对一切看不惯、听不得、受不了的帮派之事,她都沉默寡言,漠然置之。
直到1950年,杜月笙计算迁居法国时,孟小冬淡然问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杜月笙一愣,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那一晚,杜月笙下了他那几乎离不开的病榻,由人搀扶着,拜堂成亲。
孟小冬的脸上也现出了笑容。毕竟他们有了女儿杜美娟,杜月笙有责任承担起了孟小冬的义务,给她一个名分。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最终也算是有了真正的归宿。
四.重信守诺,晚景泰然。
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仅有两万块,这点财产其实并不多。孟小冬在杜月笙生前答应了他不再登台演出。可是生活要支撑下去,该怎么办呢,好在孟小冬有技艺傍身,虽不登台,却以教授弟子维持了生计来源。
孟小冬不止对杜月笙守诺,对老师余叔岩,她也是一片一赤子之心。
当时拜师余叔岩的学生不少,但余老授业严格,能够坚持下来的不多,惟有孟小冬一心要学习到老师的艺术真谛,所以除每学完一出戏后有一两场实验性演出外,基本放弃了一切业务演出。
虽然早在1920年就灌过唱片,成名已久,但孟小冬却依然跟余师恭恭敬敬地从头学起,直到实验演出以后得到老师批准方才登台。其中有一出《法场换子》,是余叔岩精心之作,她学好后曾经许诺在余师寿辰时露演,由于余师旧病复发而不治,于53岁早逝,这出戏便成绝响。
余老去世后,孟小冬以关门弟子的身份为老师守孝三年。三年未登台演出。三年后,孟小冬复出,戏票被疯抢,票价比梅兰芳还高,也算是实现了当年她立下的誓言。
绚烂归于平淡,晚年的孟小冬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虽平淡,却不落寞。
她的一生,见过最繁华的人世风景,也受过最严苛的技艺苦练。轰轰烈烈的爱过、恨过,最后归于平淡。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以她的刚强和努力,惊艳了那一抹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