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吴敬中这个动作很危险,被陆桥山举报,郑介民只会一笑了之?
吴敬中是不是比峨眉峰余则成潜伏更深的“雪山”?这种怀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以吴敬中的老谋深算,不可能不知道余则成的真实身份,在余则成五次差点暴露的时候,吴敬中都不动声色地帮他蒙混过关,甚至还对一直怀疑余则成的马奎下了必杀令。
吴敬中保护余则成,可能是为了自保,善财童子余则成出事必然拔出萝卜带出泥,觊觎站长宝座的陆桥山和马奎都有可能趁机发难。
以吴敬中的人脉广阔树大根深,保住自己的性命没有问题,但是宋朝的夜明珠、一尺高的玉座金佛、斯蒂庞克轿车换来的七根金条和两沓美金,可能都会成为郑介民和毛人凤的囊中之物。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要问了:军统和保密局说得算的是“戴老板”和“毛座儿”,有“郑大官人”啥事?
这我们就要从真实的历史说起了:戴笠是军统局的实际掌控者,但他的正式任命,是“少将副局长”,因为他资历较低,所以军统局先后有三个“牌位”局长,只分红不管事,他们就是是中将加上将衔贺耀祖、中将加上将衔钱大钧、陆军二级上将林蔚。戴笠正授少将,但是可以挂两颗星,那就是少将加中将衔,也叫职务军衔。
戴笠死后才追认陆军中将,1946年3月20日,军统局主任秘书郑介民一步到位,直接被任命为军统局局长——他在1944年2月升任军令部第二厅厅长时就已晋升中将。
郑介民是军统局最后一任局长,也是保密局第一任局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毛人凤都比郑介民级别低:郑介民为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是代理主任秘书;郑介民升任军统局局长,毛人凤和唐纵是副局长;军统局改名为保密局,郑介民是国防部二厅厅长兼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还是少将副局长;郑介民辞去保密局局长一职,专任二厅厅长、国防部次长,毛人凤当了保密局局长,而保密局还是要归国防部管——保密局的全称是“国防部保密局”,而军统则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从这两个名称,大家就能知道哪个大哪个小。
说完了军统、保密局的沿革,咱们回过头来再说吴敬中:他几乎是军统、保密局兴衰的见证人。
吴敬中阅历丰富、经历复杂,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郑介民、蒋建丰是同届同学(跟小蒋同班),郑入学是老蒋特批的,吴敬中和小蒋则是跟老蒋唱反调的,所以在莫斯科留学期间,吴敬中和小蒋更有共同语言,感情也更好。
老吴和小蒋(吴比蒋大七岁)后来都改弦更张,小蒋不再骂其父老蒋,吴敬中也当了叛徒,被戴笠请到军统临澧特训班当了高级教官——当时临训班主任是戴笠,副主任是沈醉的姐夫余乐醒,这个余乐醒跟老吴和小蒋在莫斯科也是同学。
吴敬中从临训班出来,又进了老同学郑介民为所长的“中苏情报所”当科长,有这些“有出息”的老上司、老同学罩着,吴敬中在军统混得风生水起:东北最肥的时候,他去接收(任军统东北区区长,他的前任是中将文强);东北危险了,他又跑到九河下梢天津卫把守三座浮桥两道关,继续大捞特捞。
吴敬中捞钱有术,他专拿汉奸开刀,东北和天津是汉奸集散地,老吴小手轻轻一挥,家里就盆满钵满了,对“老主任”戴笠、老同学郑介民、小同学蒋建丰,吴敬中当然也不会忘记,史料记载吴敬中的送礼高招,跟王耀武如出一辙:王耀武是送从口袋里掏出的派克金笔,吴敬中是送从身上脱下来的名牌西服,说是自己用过的东西“礼轻情意重”,实际都是全新且价值不菲。
说完了历史上的吴敬中(其实他叫吴景中,反正念着差不多,特务的名字真假难辨,咱们也不用改了),咱们该来看看电视剧《潜伏》中那个更加复杂的保密局天津站少将站长了。
前面咱们说过,有人怀疑吴敬中是比峨眉峰余则成级别更高的潜伏者“雪山”,事实上我们细看他的所作所为,这种猜测成立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他不是“叛徒”,或许可以策反,但是当过“叛徒”并加入敌特组织的人,一般都是特科红队的诛杀行动目标,除非他像余乐醒那样,主动归队——反正后的余乐醒怎么样了,一般史料查不着,笔者也就少说为佳。
吴敬中不可能是潜伏者雪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个很危险的下意识动作中看得出来:余则成的上线联络人秋掌柜被捕,在审讯过程中,为了保守秘密而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吴敬中面沉似水,站起来系好风纪扣,整理着装肃立行注目礼。
当过兵的人自然知道吴敬中这个动作有多危险:从衬衣到外衣的扣子全部扣好,然后从上到下抚平衣襟,那是最庄重的风纪整理,在这种场合,就表示最高的敬意。
吴敬中没有穿军装戴军帽,所以不能脱帽致敬,但这个动作,落在陆桥山眼里,或者在读者诸君看来,都是大有深意:无论是鬼子六郑耀先,还是店小二许忠义,都不敢在其他特务面前对被捕的地下党表示敬意。
陆桥山就是一头笑眯眯的小狐狸,两只小眼睛冒着贼光盯着吴敬中的一举一动,总想着扳倒老吴自己上位——他是郑介民安插到天津站的心腹,戴笠活着的时候,郑和陆就不安分,一向跟戴笠不对付的郑介民,收到陆桥山打来的小报告之后会作何反应?
要是不了解吴敬中的履历,我们肯定会说:郑介民一定会借题发挥,给吴敬中扣上一顶同情敌人的帽子,并一脚将其从站长宝座上踢开。
但是了解吴敬中的人脉关系,我们就会得出另一个结论——郑介民听了陆桥山添油加醋的汇报,只会付之一笑:“这个小吴(郑比吴大六岁,比小蒋大十三岁),还是忘不了过去,还是那么重感情,这话到我这儿就此打住,你也别往外传了。”
江湖不止是打打杀杀,特务有时候也讲感情。吴敬中那句名言,郑介民也会说,而且吴敬中的重情重义,郑介民也是深有感触的。
郑介民与戴笠面和心不和,跟毛人凤势同水火,却跟吴敬中有同样的“爱好”,那就是“收藏”古玩字画和金条美钞,吴敬中得到的宝贝,总不会忘记给“郑学长”留一份——连北平站站长乔家才去天津,吴敬中还准备了好几件古董,这就叫利益均沾投桃报李,有肉大家吃,打锅齐弥缝儿。你好我好大家好。
陆桥山和马奎、李涯一样,都低估了吴敬中的人脉和背景:不管是毛人凤、郑介民还是“南京的朋友”,都要给吴敬中面子,也都可以轻易抛弃马仔级别的马奎、陆桥山、李涯。
吴敬中要做掉马奎,毛人凤表示赞同;李涯坠楼,他的“朋友”无一出面深究;吴敬中就是真把陆桥山“就地正法”,郑介民还真无可奈何: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小的中校陆桥山,把老同学吴敬中掀个底儿掉吧?万一小蒋同学批评我不念同学之谊,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
吴敬中此举虽然危险,但却有恃无恐:尊敬对手,是优秀特工的必备素质,郑同学知道我只喜欢收藏金条美钞不喜欢喝小米粥,我那段经历,建丰同学也清楚,就是他在现场,也会像我一样做。
吴敬中用这种危险的方式对过去的战友、现在的敌人表示尊重,被陆桥山举报给郑介民,郑介民只会嗤笑而不会发怒,小蒋听了,也会回忆起很多事情,笑得会更意味深长。
吴敬中是看明白了,也活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左右逢源摇而不倒,就是因为他从来不肯欺骗自己,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能得到什么。
看了吴敬中在《潜伏》中的表现,读者诸君肯定也有话要说:吴敬中屡次三番掩护余则成,真的只是出于师生感情?天津站四个中校最后只剩下余则成一个,他还不知道余则成是峨眉峰吗?一旦余则成的身份彻底暴露,吴敬中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住自己的少将军衔和一尺高的玉座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