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该有多好”,写给那些点亮星星的人
9月30日,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
中秋刚过,相思情浓,
多位烈属给逝去的烈士亲人写下了家书。
点击图片,共启家书,聆听寄给烈士的心声>>
缅怀,带着亲人的思念;
铭记,为了更好地出发。
心怀崇敬,我们翻开家书,走进烈士的故事。
最灿烂的年华,最无悔的选择
在最灿烂的年华,
烈士赵凤岐选择投身抗战。
飞赴梁山途中,因天气恶劣飞机触山失事,
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
2020年,赵凤岐被追认为烈士,儿子赵树森在家书中写道:国家没有忘记您,党没有忘记您,人民也没有忘记您。
抗日战争、抗美援朝……
烈士刘神修都选择了挺身而出。
他牺牲时,10个月大的女儿尚在襁褓中……
临行前,刘神修拉着女儿的小手亲了她的小脸。
矢志不渝,不惧“再无归期”
平日里,烈士张风郎是卖豆腐的商贩,
走街串巷,吆喝买卖;
实际上,他是地下交通员,
负责秘密传递情报。
为了革命与妻子一别,竟是永无归期。
张风郎妻子曾回忆起最后的分别:那个时候,难呀!
为守护边境安宁,
烈士练照康请缨赴前线。
44年过去了,
妻子练锦群仔细保存着每一封家书。
临行前丈夫练照康的嘱托,言犹在耳。
他们的结婚照早已斑驳,
但对丈夫的思念却未曾减少一分。
烈士练照康与妻子练锦群的结婚照。
用生命书写忠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革命伉俪罗玉麟、陈慧贞用一生书写忠贞。
支援曲江游击战争,掩护中共地下党活动,
为严守秘密,他们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天之内,9岁的女儿接连失去了双亲。
女儿罗月华在九岁的时候与父母分离:这七十多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你们。
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到革命母亲,
李梨英循着孩子的足迹,踏上革命的道路。
她为党献一生,为国献三子,
把母亲无私的爱倾注到革命大家庭中。
临终前还将自己积蓄的1800元
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外孙女叶伊林谨记外祖母谆谆教诲:可以不做大事业,一定要做真正的人。
烈士廖階投身解放战争,
担任游击队地下交通站站长。
直到他去世前,也没见到儿子一面。
但他成为了家人的精神支柱:
后辈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守护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盛世。
儿子廖利峰写给父亲廖階的家书:隔世相忆,永生相记。
倒在黎明之前,却见到太阳微笑
烈士李卡在遗书中写道: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一代的任务。
李卡烈士家属展示李卡留存的遗书(局部)
距离新中国成立不到一个月,
年仅27岁的李卡,
在韶关市曲江县旧机场壮烈牺牲。
他倒在黎明之前,却热烈期盼着光明。
他在遗书中写道——
“朋友,努力!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微笑。”
在女儿李水田3岁时,烈士李卡英勇牺牲。女儿在家书中写道:虽未曾感受过父爱,但你在我们心中是最伟大的,您将大爱献给党和人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英雄是最闪亮的坐标,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在华夏大地每寸山河中,
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思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