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1988年,智取威虎山剧组30余人赴美演出却滞美不归,原因让人唾弃

来源:烛下青史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0-19

1988年,发生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包括京剧名家齐淑芳在内的30多名演员,商演结束之后,不顾单位和家属的劝阻,执意长期滞留于美国。

这种性质十分恶劣的“集体叛逃”行为,在传回国内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口诛笔伐。那么,齐淑芳等人滞美不归的原因是什么?

特殊时代的产物样板戏

“样板戏”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作为特殊时期的戏剧表演形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甚至还得到了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的一致认可。

以《智取威虎山》为首的八大样板戏,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主要娱乐方式。在这部样板戏红遍全国的同时,剧中的演员们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尤其是“小常宝”的扮演者齐淑芳,更是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首肯。不过随着剧中演员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齐淑芳的演艺经历

1944年,齐淑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曾是北大高材生,兄嫂都是戏曲界的知名大咖。她小时候在嫂子张美娟的教导下,逐渐走上了艺术之路。

张美娟是当时戏曲界的“武旦皇后”,齐淑芳在她的悉心指导之下,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她的基本功变得十分扎实,并因此考入了上海艺术学院。

随着齐淑芳的舞台经验越来越丰富,在15岁那年被选为“三战张月娥”的女主角。毛主席看过这出戏之后,认为“三男打一女”不公平,于是亲自提议改戏。

1960年,周总理亲自观看了由齐淑芳主演的戏剧,演出结束后亲切地同她握手。而梅兰芳大师也连连称赞:“后起之秀!”

这些特殊经历让齐淑芳的名气越来越大,也为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此后,齐淑芳成为了京剧名旦,经常以主要演员的身份出国演出,这也让她增长了见识。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外国人根本不懂得欣赏京剧,可是齐淑芳在国外的演出却大受欢迎,几乎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事业腾飞,滞美不归

随着齐淑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俨然已经成为了梅兰芳的“接班人”,就在她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思想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1988年,齐淑芳和30多位知名演员,接到了来自美国的商演邀请,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抛家舍业,飞到了大洋彼岸的花花世界,并就此迷失了自我。

当他们演出结束之后,齐淑芳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留在美国继续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同行的演员们也因受到她的影响,最终选择留在美国打拼。

当齐淑芳的丈夫龚国泰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给她打越洋电话,希望她能念及祖国对她的培养,以及二人之间的夫妻感情,尽快回到祖国和家庭的怀抱。

可是,齐淑芳却铁了心地留在美国,其他30多名演员也一样,在他们的心里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所以他们要留在美国,继而做出了人神共愤的“集体叛逃”事件。

当时,国内的经济刚刚起步,根本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而以齐淑芳为代表的剧组成员,都看中了美国的高收入和高享受,他们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抛家舍业,甚至背上了叛徒的骂名。

让京剧走上国际舞台

2001年,滞美不归长达13年的齐淑芳,重新回到了祖国。当记者旧事重提时,她似乎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当时,我是为了推广京剧艺术才会留在美国,我要让京剧走向世界舞台!”

很显然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并不会被大众所接受,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齐淑芳确实完成了她的梦想,将京剧带到了美国的各个角落,让京剧在美国生根发芽!

齐淑芳的选择对于她个人而言,或许是基于对京剧艺术的追求和推广,可是对于她的前夫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论从人伦还是情感上来讲,她做得实在是太绝了。

参考资料:

《京剧表演艺术家齐淑芳:祖国人民对我没有忘记》中国网·滨海高新

《走访美国齐淑芳京剧团:中国国粹艺术扬威美国》中国新闻网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