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南粤

广东,有“种”

来源:南方+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2-12

 一线城市的中心都市圈辐射范围内,居然“慷慨”地划出了一片800多亩土地用来种地,大概只有广州了。

  广州柯木塱,对全国农业人而言,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一场在地里举办的种业盛会”,已在这里如约举办了22年。

  12月12日,第二十二届广东种业大会暨“百千万工程”种业交易中心启动仪式举行。上千家企业超5000个展示品种,在阡陌之间尽展芳华。又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将从广东辐射全国,站上世界种业舞台。

  种子,农业的“芯片”,连着“国之大者”。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如何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回答国家种业振兴时代课题,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广州,聚焦广东的“种种”作为。

  广东,历来有“种”

  提到“食在广东”,绝不仅仅是好食材、好口味,广东的种业也拥有着在国内外“当仁不让”的领先优势。

  中国籼稻,广东种芯;

  广东荔枝甜蜜全球;

  猪业变革,广东引领……

  广东农产品热度一波接一波的背后,是种业深厚的积淀。

  紧握种子这枚“芯片”,广东连续11年将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列入重点工作,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打造种业创新强省。

  就拿广东的现代化水稻育种来说,百年历史,成绩斐然。

  全国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6个常规籼稻中,4个为“广东育”,2个有“广东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稻品种——“泰丰优208”与“美香占2号”,连续3届入选国家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说水稻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恰如其分。广东育成并经农业农村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共22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育成米质达到国标优质3级以上标准的优质稻品种比例为74%,全国第一……端牢一碗中国饭,“粤稻”作出巨大贡献。

  今年,广东荔枝火遍全球。作为中国荔枝第一大生产区,全球每三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广东。广东荔枝种质资源最丰富、优良品种最多,14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的久远传承与现代种业科技融合,让全球顾客感受到广东荔枝的甜蜜。

  从20世纪80年代起,华南农业大学专家牵头成立广东省荔枝科技协作组,努力选育适应性广、特色明显的优质荔枝新品种。老中青三代人,经过约40年接力攻关,育成岭丰糯、冰荔等19个新品种,不断做强荔枝种业“芯片”。

  如果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种质资源就是制造“芯片”的光刻机。

  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方面,广东起步已有一个世纪。论及规模,广东初步建成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4大种质资源库,累计收集保存种质资源(遗传物质)超过33万份。

  通过关键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利用,培育出的水稻、水果、玉米、甘薯、蔬菜等重要品种,正源源不断从广东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广东,有“种”迎变

  将种苗比作农业的“芯片”,还有另一层深意。

  曾经,我国的种业发展受制于国外垄断,恰如现今中国芯片遭遇的“卡脖子”困境。如何打破困局?唯有在良种培育上不断突破创新,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广东有“种”,更有种业发展的土壤和营养,从制度、资金和人才等方面支撑种业迎变。

  鸡肉在国内肉类消费的比例仅次于猪肉,但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吃鸡肉却被进口种苗“卡脖子”,破解难题的“广明2号”特别值得一提。

  长期以来,作为炸鸡主要原料的白羽鸡肉,种源严重依赖进口。年引进祖代种鸡80万至120万套,每年从国外引种就要花费大概4000万美元。

  2010年起,广东启动白羽肉鸡自主培育工作,十年磨一剑,终于育成自主品种“广明2号”。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垄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吃鸡自由”的好消息传遍了全国。

  在解决海洋渔业种源“卡脖子”问题的道路上,湛江连结硕果。2011年,“863基地”联合中山大学成功选育出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填补了国内空白。

南美白对虾。来源:新华网

南美白对虾。来源:新华网

  不仅是“广明2号”“中兴1号”,长期以来,广东依托本省种业科研院校和种业创新性企业、种业技术人才聚集优势,大力推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种业联合攻关,坚持自主培育新品种。

  “三水白鸭”“天翔1号肉鸽”“温氏白羽番鸭1号”“光明猪”“深农猪”……一个个名字背后,是广东创造的多个全国“粤字号”第一。

  同时,近年来广东汇聚起一批顶级种业科研团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团队,突破石斑鱼、罗非鱼等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团队,建成我国最大的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

  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团队,聚焦地方猪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新种质资源,支撑生猪种业自主创新。

  一个个重大种业创新平台巍然耸立,一家家种业创新型企业星罗棋布,一批批高水平种业人才聚力攻坚……广东正加快建设中国种业创新高地。

  广东,播“种”世界

  回到广州柯木塱,广东种业大会是众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平台。

  2002年,首届大会展示品种只有382个;21年后,展示品种达5000多个,增长了13倍。22年来,大会累计展示11万余个国内外优新特色品种,吸引100多万人次参会。每年应用推广配套技术装备近100项,涉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近30亿元。

  中国种子协会顾问组组长李立秋评价,广东种业大会已发展成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科技博览盛会。

  今年,中外企业齐聚的盛况再度重现,开放合作的理念一以贯之。

  先正达、拜耳圣尼斯、瑞克斯旺、隆平高科、坂田种苗、东方正大、京研益农、鲜美种苗、广良、北京大一国际种苗、金妈妈农业、和利农种业、德高种业、南宁万大农业、绿亨科技等超300家国内外知名种企,携最新成果悉数参展。

  对于种子企业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也是一次重要的“摸底考”。众多优新品种通过“考试”走向市场,从一粒种子到万顷粮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这是一句在业内耳熟能详的格言。

  广东种业大会就如一粒种子,见证了广东种业生根发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13123456789